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2021-12-12 11:50:25)
标签:

东方市旅游

白查村

船形屋

非遗

旅游

分类: 生活旅游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

    ----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过去本民族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普遍认为,黎族是从大陆南方沿海古代越族发展而来,越族有很多分支,汉代及以前统称百越”。据考古推知海南黎族的先民“百越”的一支,3000年前殷周之际,趁船过海定居海南岛,过着原始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黎族在海南各市县均有分布,总人口约160万,占海南总人口不到五分之一。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2013年拍黎族妇女织黎锦

黎族人除了闻名于世的灿烂黎锦(纺染织绣)文化,还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船形屋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无疑是黎族船型屋的典型代表。是海南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最多的自然村落之一。白查村有78380现存81间船形屋。这些茅草房犹如一艘艘倒扣的船,习惯称之为“船形屋”。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船形屋也像拱形船篷,用树干作支架,藤类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搭盖拱形或人字屋顶,并一直延伸到地面。五指山、琼中等地的黎族、苗族也有类似黎族的船型屋,或如昌江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屋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白查村船形屋,大大小小几十间,分散分布在山间平地旧址,门洞不高,茅檐低矮,构造简单,给人以原始洪荒,仿佛历史倒退到某洲的感觉。这些传统茅草屋已经没有人居住。可能疫情原因,这里见不到村民身着传统服饰筒裙,树荫下表演扎染织锦、编织竹席、制作陶器木器的旅游活动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阳光灿烂,天空高兰,三角梅在黄褐色船形屋村子里格外显眼鲜艳。高高的椰子树、槟榔树张开高大绿伞,村边几处小山坡分外青翠葱茏,空气清新,风景独好。游客陆陆续续前来,但不多。村中道路已经铺上新收获的稻谷,有些颜色深褐色的可能是红米或黄米,村民正用风谷机(不是过去木制的,而是铁皮做的)风谷。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族人的生活在大步向前,公路口的白查新村已经没有这样简陋的船形屋了,而代之以崭新的有民族风味装饰的色彩鲜明的楼房或平房。而秋日丰收的景象--一大堆黄灿灿的海南瓜更吸引游客关注。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一般认为黎族祖先到海南后,地处荒凉、没有人烟,只好将船覆盖在地面上当屋住,以后照船形造屋而形成。或认为造船形屋是为了纪念祖先乘船来到海南,是黎族早期船居生活的反映,总之与船脱不了关系。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但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当时生活生产条件来分析。3000年前海南物质匮乏,最趁手方便的建筑材料无非是遍地茂密的大树、笆茅草、等(椰树在海南栽培2000多年,后来也有用椰树叶等)。就地取材,搭成略带弧形的类船篷或人字形(金字形)最方便简单易行,这是贫乏落后劳苦生活的历史条件下无奈的聪明之举而已。况且黎族祖先过海可能坐独木船,不是现在的篷船也有可能。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船形屋说得天花乱坠,防风,凉快通风除湿,是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貌是很有文化历史或实用价值,但是现在基本没有人再愿意去住那种茅草为顶的船型屋了。毕竟不能避狂风暴雨山洪,更不能抵抗台风侵袭,难免毒虫蛇蝎蚊叮,更怕火烧连营,不耐用。

黎家海南古先民,就地取材船型屋--海南东方游之二

对于游客而言,这种不同于现代文明的民族文化,稀有独特,具有寻常的旅游、博物历史价值。但作为非遗,笔者也有疑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相传”“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船形屋只具历史文物意义,在事实上已经被现实生活逐渐淘汰,不可能传承甚至推广下去,严格来说并不完全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正是:

趁舟海南黎先祖,披荆斩棘开疆土。就地取材造船屋,如今船屋成博物。

 

途乐客  2021.12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