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新场古水乡,川西大镇美名扬----成都周边古镇游之五(上)

标签:
川西古镇新场水乡美景古建美食美景 |
大邑新场古水乡,川西大镇美名扬
----成都周边古镇游之五(上)
新场在成都大邑县西南,始建于东汉时期的最早建制镇,兼有山丘平坝。地处康藏地区与川西平原交界,区位占优,水陆便捷,在明清逐渐繁荣,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后因市场扩大建“清源市”,区别于过去较小的“扇子场”,将清源市称为新场。1943年,清源乡改名为新新场,1968年设立新场公社,1985年设新场镇。
新场古镇数百年来,一直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大邑农副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木材、煤炭、茶叶、大米和杂粮等经骡马和水运输送到四面八方,成为川西著名大镇,曾有“一新(场)、二唐(场)、三灌口”的排名。
这是一个由溪流浸润冲洗,闪耀灵动清波的古镇。江从西南托绕新场,西岭雪山清凉之水经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游客可以顺着清流碧波,沿着布满花台的曲廊围栏,从上场口一直走过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九洞石桥,到下场口看见写有象形古文“正本清源”四个大字的照壁。
水渠多且长,各种形状的石桥就多。平板桥、石拱桥、一孔两孔、三孔乃至颇具规模的九洞石拱桥,都成为新场怡情常景。小桥流水,处处可见,深巷清溪,寻常人家,古朴幽雅的画面会时时闪入眼帘,让你不禁心动情迷。
重游新场续前缘,远山近水亲田园。西望云岭长眠雪,东接锦城不夜圈。
晨游暮步古街趣,午酒灯麻游人喧。曲栏楼台竹摇屏,廊桥清江水流烟。
溪欢石沉九洞桥,鸟语花香四合院。沿河盆桩展精妙,满衢佳肴品香鲜。
垂柳碧池鱼摆尾,乐居宜养客尽欢。正本清源尊古训,喜看老镇展新颜。

向西南走过永安廊人少清净。我们曾在南岸碧江楼和一个酒厂的酒店住过,价格亲民,条件一般。不过旁边的古镇水乡风景相当精致,值得一看。垂柳临风,摇曳多姿,亭台靓装,画窗留图,曲栏凭水,绿波鱼影,恬淡精巧。水乡佳景,大都集中在南岸碧江楼和下场口兰岸水乡附近。过桥约两里,就是邛崃茶园古镇,虽无新场规模大,也是古朴方正,茶社座无虚席。
又游新场住碧江楼
推窗碧丝柳,迎春隔墙花。雨细风翠微,水清绕人家。
新场观景
新场不负文化名,老街久远古巷深。挑檐斗角尖收弧,粉墙黛瓦旧换新。
绿水青山增色景,红花碧树添娇情。凭栏趣逐清溪鱼。沿江欣看骑楼群。
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古镇。清光绪年间,云南学政张锡荣拜谒当地名士、光绪皇帝的国学蒙师,也是他的恩师伍肇龄(字崧生,大邑江人)。夜宿头堰客栈,被新场风光人情打动,留下难得的诗篇,记录了新场的繁荣:
“花外斜阳晚,云峰暗几层。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
竹屋容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尺剑,气欲作龙腾。”
伍肇龄曾多年任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山长(校长),在3个书院主持讲学30年,西蜀文士多出其门。咸丰年间成都望江楼毁于兵燹,遍地断瓦残垣,荒草野竹。他急写奏章要求修复。1910年,接旨领衔募资修复望江楼。1911年,伍崧生参加保路同志会,走在请愿队伍最前列。他与李鸿章同榜进士(道光二十七年),同入翰林院,交谊甚厚。李鸿章曾为锦江书院书写门联:“天下翰林皆后进,蜀中佳士半门生。”
新场上正街有一座红墙碧瓦的璧山寺,香火兴盛。供奉祭祀的是明末璧山县令李万春。李为四川资中县人,榜眼出身,后任重庆壁山县令。政绩显著,被四川总督赞为“百县之楷模”。新场有不少商人赴壁山经商致富。后李万春为惩治腐败反被罢官免职,愤怒投江而逝。新场商贾闻讯后在新场修建壁山寺祭供,以感恩于李万春的公正廉洁,显示出新场人良好品德。
新场镇下正街49号是刘成勋(字禹九)故居。辛亥革命时,刘成勋率全营官兵参加了东北奉天城独立。曾随四川都督尹昌衡出征西藏,讨逆剿边有功。后任川军第三军军长(但懋辛、刘湘为第一、二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原国民革命军二十三军军长。因军阀混战其部队被刘文辉收编,27年只好回大邑办果园、戏院,后闲居,门庭若市。1944年去世。他的故居有时开放。
2010年五一节,在新建成的新场百年影象馆举行开馆仪式暨《岁月留痕——来自加拿大的成都旧影》主题图片展。原来100多年前加拿大一些志愿者来到中国四川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兴学行医生涯。四川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华西协和大学就是他们所创建。如今,他们年届80、90岁的后代每年10月都会在多伦多一家中国餐馆聚会,交流传阅父辈当年的故事和老照片,从1936年开始没有停止过。以《成都,我的家》为名开展展示宣传活动。这个活动得到中、加媒体广泛关注宣传,轰动一时,受到成都市民的欢迎。
除了古镇上的风景,公路对门头堰村有大邑西门第一大地主为避土匪建于清末的碉楼,原袍哥大爷的何家大院等乡村景观,皆为新场重点文物。当地与建川博物馆合作的“三寸金莲馆”、“江湖帮派馆”入驻碉楼,成为两座小型主题民俗博物馆。大量图文资料详细介绍了袍哥组织、青帮、洪门等三大江湖帮派的由来、发展和变革。刘文彩曾以“十万兄弟伙,一万多条枪”,在袍哥组织中声名显赫,其趣味历史故事不可多得。

新场也是一个民居宅院风格多样的古镇。古建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房屋大都为清、民国时期建筑。院落完整、楼阁多样,青砖灰瓦、木楼石柱、雕梁画栋,框窗花饰,古朴美观,封火老墙鳞次栉比,小巷背街,古韵古色,优雅整洁。有建于民国二十二年正街上的全木质穿逗结构的李氏旧宅;有外挑阳台、带美人靠的黄鹤楼老宅;还有福临社、集股客栈、广东会馆、天主教堂、福音堂等老建筑展现历史的沧桑(有的已成危建)。新修建的民居楼院也都延续着与古建和谐的风格,共同无声宣告:这里是具有千年遗韵的“最后的川西坝子”,是四川规模最大、历史底蕴厚重、保护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
轮渡上忆新场
新场没有巍峨峻拔的高山和辽阔无边的大海,有的是川西坝子细腻精致的小镇风情。
修竹掩曲径,远山挂翠屏。清溪伴老街,绿叶凝花魂。
品茗酒香溢,晨步鸟鸣频。江水静夜缓,廊桥凉风轻。
途乐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