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招展看新村,平乐古寺谒大师---成都周边古镇游之二

标签:
唐昌平乐寺严君平战旗村十八坊 |
战旗招展看新村,平乐古寺谒大师
唐昌镇战旗村(原集凤大队)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有五百多农户,一千六百多人。历来所获荣誉甚多。距唐昌古镇仅几公里,来去方便。
去郫县战旗村途中,附近的苗木基地一片兴旺,田野秋菊盛开,灿烂引人,各家买了数盆点缀自己家园。
战旗村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优化生产体系,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做强做优绿色产品。引进菌业、豆瓣等16家企业,建立了供游览并推销自己产品的商业街。除了绿色蔬菜瓜果,农副产品,还有绣品中的明珠----双面绣,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这里满眼苍翠葱茏,四处鲜花多彩艳丽,空气清新,醉人肺腑。清澈流水,池塘小景,让乡村充满柔情和灵动。充满成都乡土特色的原生态优美环境十分吸引游客。
现战旗村成为享誉成都、闻名天府的生态田园村庄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40余万,成为成都乡村游一大热门旅游地。村民除了享受到生态田园风光,舒适漂亮宽敞住房外,也从发展乡土企业中得到实惠。
十八坊不仅有四川乡村劳作民俗大型壁画,更是货真价实的集乡村加工业和产品展示的园区。除了郫县古城镇的老资格豆瓣博物馆,这里也有郫县豆瓣博物馆。
庞大院子里整齐排列的大陶缸,装满经太阳暴晒资格的豆瓣。生产车间有豆瓣制作工艺过程的形象雕塑。这些豆瓣窖的历史超过了泸州老窖。还有《郫县豆瓣赋》为川菜之魂点赞。
十八坊环境优美如同公园。这里可以买到传统工艺生产的酱油、豆瓣和其他乡村加工制品。唐昌布鞋是四川老乡生前最爱穿的。
川西平原的郫县没有山脉,唐昌有个约20来米的小土坡被称为横山。传说诸葛亮曾在此屯兵,当地人叫铁砧山。因严君平长期在此读书教书占卜,取“君平所乐”之意,也叫平乐山。山上的平乐寺始建于隋朝,是为纪念西汉著名道学大家严君平而建立。
平乐寺曾是川西平原一座大寺名寺,川西僧人外出云游须到此寺领取度牒。平乐寺坐北向南,有水量充沛、水质清澈的徐堰河和柏条河,前后绕山西来。树木繁盛,绿荫环抱,风景优美。寺庙曾随历代战乱几经兴废。清乾隆四年,崇宁县尉李心正仰慕严君平德高,在其读书台上建起“严子祠”。
1934年郫县著名的昌圆禅师,筹资对严子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复建设,改祠为寺。庙门上书“古平乐寺”,两旁有联:“平乐何劳问卜去,荣华须自读书来。”
时代变迁,平乐寺所剩无几。后来成都昭觉寺如成法师任住持,发愿复建平乐寺。筹资整修,新建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荣华殿等。1996年重新开放,全寺建筑碧瓦金檐、朱柱赤墙、墩实古朴,气势雄壮,平乐寺重新成为成都一大山门。每到初一、十五,寺内总是香烟缭绕,人流如织。
汉代巴蜀出了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和杨雄四大名家。作为成都人,不知道严君平,就有点孤陋寡闻了。严君平,名遵,原姓庄,因讳汉明帝刘庄(派人到印度请佛,建白马寺的那位),改姓严。西汉武帝末年生于唐昌北洗心庄(也有说是邛崃等地),自幼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星象,善占卜,通玄学,研究周易和道德经极深。淡泊名利,终身不仕,长年于崇宁成都邛崃广汉等地占卜为生。他看相算卦皆“因势导之以善”,以惠大众。收够一百铜钱,能维持生活,就收摊回家闭门读书教学。
在平乐山读书教学40多年,还培养出了得意弟子杨雄,著有重要学术著作《老子注》和《老子指归》十万余言和《易经骨髓》。后以九十一岁高龄去世,葬于横山。
因节操清奇,学问高深,声名远播,深受敬重,被尊为哲学家和道学大师。在历史文化中严君平曾与孔孟比肩齐名,其读书台(最早的民间学校)曾与文翁石室(最早的公办学校)齐名。严君平教书不像孔子是作官做事,他主要是教导钻研道理学问,或勤工俭学的同时做学问。益州牧想请他做官,富翁要赠钱财都被拒绝,称得上是文化历史上的一股清流。在唐代很多大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李贺、岑参等都写诗赞扬过他。只是在宋代因朱熹原因,不受重视,其影响渐微。如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
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樯乌相背发,塞雁一行鸣。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凭将百钱卜,飘泊问君平。
为纪念他,在西汉成帝之后成都人将支矶石街一带古街道命名为君平街(非现在的君平街)。现在的君平街,东接陕西街,西止小南街,立有石碑说明。现小南街还有严君平的卖卜巷。在彭州和邛崃都有君平乡。喜欢历史文化的成都人,到此妙寺灵塔一游可得无憾矣。
战旗招展新农庄,乡村如画十八坊。酱油豆瓣川菜魂,舒适布鞋赠老乡。
横山平乐古来寺,唐昌古来多高人。君平清守读书台,穷理追道冠古今。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