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滩水翠千岛,碧湖灌润百万田---眉山新游记之五

标签:
旅游文化游记 |
黑龙滩水库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龙泉山余脉眉山市仁寿县。曾前后来过三次,才对这个库区有了一些了解。
该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1970年开工,1972年春建成水库主体开闸放水。至1985年,包括干支渠渡槽等配套所有灌溉工程竣工。最大蓄水达到3.6亿立方米,解决了仁寿及井研、简阳三县200万人饮水和120多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黑龙滩大坝为条石弧型重力坝,高53米,长271米,顶宽6.6米,底宽约68米。修水库期间常年有2万多人在工地,最多时10万人上阵突击,总投工1.37亿。有133位民工为此献出宝贵生命。仁寿共有11个乡镇,36个行政村被淹没,4千多户、2万余人迁徙。冰冷枯燥的数据之中我们读出了汗水鲜血和敬佩感动。
现今黑龙滩湖周长160公里,南北长32公里,水面23平方公里。湖中有85座岛屿,绿化面积506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8 4%,植被覆盖率达98%,增加果林7686亩。有了优良的生态环境,灌区小气候有很大改善。当地有民谣:有了黑龙滩,天干不见干。昔日望天田,今成米粮川。
黑龙滩湖面宽阔,湖岸蜿蜒曲折,岛上绿树成荫,满山林木葱郁,果园添彩飘香,四季空气清新,景色妩媚。有7峡7坝15岛,形成北、西、东、中四大景段。计有大坝雄姿、溢洪瀑布、龙岩古迹、八仙群岛、三湾积翠、双燕湖光、青龙花木、山王果园等十大景点四十余处景观。湖中有小岛星罗棋布,如水上盆景。不过大多游客仅游览过其中部分。湖中还有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多种水禽鸟类栖息戏水,为游客增添乐趣。
1986年评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有“川西第一海”、“天府水乡”之称。黑龙潭水库2019年入选影响四川的十大工程之第七。
黑龙潭景区食宿设施完备,湖畔宾馆林立,浓阴别墅掩映,农家乐、大小饭店类型齐全。这里全鱼席远近闻名,鱼头汤、鱼豆花鲜美异常。报恩寺也可供游人佛门全素席和住宿。好吃的仁寿名点芝麻糕这里有专店供应。
上世纪90年代初,来此游览蟠龙岛和太乙坝摩崖石刻。龙崖附近,有两块光滑的石壁,如果泼水上去,就渐渐显露出苍劲的竹枝和潇潇的竹叶,这一奇迹被称为“泼水现竹”。那次的麻辣鲜香的火锅鱼让人难以忘怀。
2014年携友同游,在农家乐吃全鱼宴席,鱼肉细嫩,鱼汤雪白鲜美,鱼骨油炸酥脆,堪称下酒妙品。连吃带住一人才90元,令人回味难忘。
一同乘彩舟游湖,满眼湖光山色,手触轻波碧浪,感觉回归自然。舟中动听悦耳的歌声随波四处散开,陶冶心情,清新肺腑,开心尽兴。
蟠龙岛的曲径盘山路上,很多带着渴望眼神的大小猴子盼望游客,能给喂食;一旦饱食,嬉戏无度,窜枝攀树。看到怀抱幼崽的母猴,谁都会顿生怜悯,投喂食物。在岛上生活终究比铁笼里自由,不过岛上没有食物来源,只能靠喂养。不免有受制于人的一丝悲哀。
黑龙滩景区第一峰陈大山上的报恩寺是1989年重建的。湖水环抱,烟波渺渺,山峰顶上的华严舍利宝塔巍峨屹立。
仁寿县的名刹报恩寺原名龙兴寺,始建于唐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被毁,在杨柳镇的黑龙滩太乙坝留有龙岩及摩岩造像等遗迹。细看寺庙中佛教心灵鸡汤与尘世中的异曲同工,让人认真思考人生。
今年再游黑龙滩水库,细看了在水库大坝坝口高耸的水库纪念碑,上面是劳动者高举琢石工具的塑像,正面是四川名人郭沫若题写的黑龙潭水库五个大字。下面有黑龙滩赋。后面有记载修建水库而牺牲的一百多位民工的姓名,让后人在享受水库带来的诸多好处时铭记这些英雄。
纪念碑后面整个山石墙如城堡,石墙上有大幅黑龙吐水的巨幅石雕,云中巨龙翻腾,地面水激浪花,视觉冲击力极强。
据说在湖畔水边欣赏朝霞落日也是很惬意难得的享受,有机会再来游览体会。
抚今追昔黑龙滩,山水浩渺换新颜。高峰古刹诵心经,一湖歌声伴游船。
途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