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奇峰丹霞山,黔西名刹护国寺
标签:
旅游文化游记佛学 |
盘州奇峰丹霞山,黔西名刹护国寺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具有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旅游景观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和“美丽中国示范县”称号。是贵州省首个全国百强县。被誉为“滇黔锁钥”及“世界古银杏之乡”。
位于水塘镇的丹霞山距县城17公里。丹霞山海拔1888米,孤峰高耸入云,气象雄奇,石灰岩地貌,溶洞遍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林木繁盛,古称"林海",为天然的动、植物园。
丹霞山上的护国寺,贵州十大寺庙之一。传说中金鸡口衔铜梁从天飞来,一僧追踪而来,飞过了两座山都停下而没有放下铜梁。金鸡又铜衔梁飞到丹霞山顶,待密林中两虎坐守铜梁两侧后,金鸡方弃梁而飞。僧人到达山顶,决定在此修庙。把铜梁铸成祖师殿大梁和一尊真武祖师铜像,一口铜钟,建成了丹霞山的庙宇。

上图来自网络


丹霞山最初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是道教"玄帝宫"。天启二年(1622年)毁于战乱,建殿道人不知所往。《普安直隶厅志》记载,法号海玉又名“不昧”的原明代将军俗姓金的安徽人,厌世出家于云南鸡足山华严寺。后获悉丹霞山玄帝宫被毁,草履托钵,跋山涉水到达丹霞山。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鼎力修建丹霞山寺庙(大概此时将道观遗址建成佛寺)。经其苦心经营十余年,将寺宇初具规模,被视为丹霞山开山之祖,属佛教禅宗南派临济宗。
有趣的是明代此时还有另一个高僧海玉(1513-1623)字无瑕。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嘉靖十五年(1536)在五台山出家。曾云游参访峨眉山等佛教圣地。万历年间来到九华山,在插霄峰摩空岭结茅安居,取庵名“摘星庵”。圆寂后成为肉身菩萨,现供奉于九华山百岁宫中。
到明嘉靖时,寺庙已传至主持隆成、隆普时巳传十二代。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徐霞客来到丹霞山考察,受到主持影修和尚接待,在此住了两天。徐霞客考察了此地的山川、河流、人文、交通等情况,并载入《徐霞客游记》中的“黔游日记之七---八”。 徐霞客用了两千多字记载丹霞山周边及寺庙情况。 他写到“州南三十里有丹霞山。其山当丛峰之上,更起尖峰卓立于中。” “而丹霞则特拔众山之上,石峰峭立,东北惟八纳山与之齐抗。八纳以危拥为雄,此峰以峭拔擅秀。”“形如天柱”。

徐霞客也记录了山上寺庙的请况“直跻半里,始及山门。其门西北向,而四周笼罩山顶。时僧方种豆垄坂间,门闭莫入。但艰于汲水:寻常汲之岭畔,往返三里,皆峻级;遇旱,则往返十里而后得焉。”“僧又捐资置庄田,环山之麓,岁入谷三百石。而岭间则种豆为蔬,岁可得豆三十石。以供四方。”可见当时山上取水用水艰难,僧人也要种庄稼。
徐霞客还写了他与庙中和尚的交往情况:“启门入余,遂以香积供。既而其师影修至,遂憩余阁中,而饮以茶蔬。影修又不昧之徒也,时不昧募缘安南,影修留余久驻,且言其师在,必不容余去,以余乃其师之同乡也。余谢其意,许为暂留一日。”(注:香积指僧人所用的饭食)
徐霞客还在游记中还记载了在旅途中遭遇盗窃的不幸与不忿:“至是余欲往丹霞,彼不能待,计程退价。余仓卒收行李,其物仍为夫盗去。穷途之中,屡遭拐窃,其何堪乎!”“余所遇恶人,如衡阳劫盗,狗场拐徒,并此寓窃钱去者,共三番矣。此寓所窃,初疑为骑夫,后乃知为符主也。人之无良如此!夫劫盗、拐徒无论,如南宁梁冲宇、宝檀僧,并此人,俱有害人之心。余以万里一身,脱其虎口,亦幸矣!”这次被盗钱,以为是马夫,却不料是店家,怪不得徐霞客叹息道人不要脸到这个地步了!庆幸自己没有丢掉性命能活口脱身!没有这样不怕艰险豁达乐观就不是徐霞客了!


这是与马可·波罗同被誉为“东、西方游圣”的徐霞客一生最末两次出游。两年半后这位明代末期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因病在家去世,时年54岁。江阴的官员来探望时问道:何苦来哉。徐霞客回答道:“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这就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胸襟气魄,值得我们后人敬佩!(注:凿空:意开通道路。耶律楚材: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十大名丞相之一。曽随成吉思汗西征六万余里,著《西游录》,记载西域的所见所闻。绝国:指极其辽远之邦国。)
1959年毛泽东在上海讲话中说:“如有可能,我就游历黄河、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我有这个志向,我很想学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祯时江苏江阴人,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徐霞客游记》可以看。”
自2011年起,我国将《徐霞客游记》开篇的之日(5月19日),定为每年的“中国旅游日”。


清道光时的能照、能参,同治时的仁慧、仁芳十四代师徒逐渐增修护国寺。光绪年间、果倧、常向曾兼任贵阳黔灵山寺、昆明筇竹寺、宜良法明寺的方丈,可谓盛极一时。
至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十五代徒圣融、圣亮时,完成三宫殿建筑。丹霞山顶已有前、中、后殿及三宫殿禅房48间,木结构五层观日楼一座。楼阁殿宇皆集名匠精湛图案雕刻,叹为观止。后因地方劣绅争夺寺产,圣融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赴京觐见光绪皇帝,巧遇慈禧太后寿辰,与鸡足山虚玄和尚同为太后祝寿诵经。事后太后朱批懿旨赐给丹霞山藏经《大乘经》5048卷(后存贵州省图书馆),鸾架,袈裟,玉印和玉环金钵等皇家之物,被丹霞山众僧视为镇山之宝。光绪皇帝下有圣谕:“黔之盘州丹霞山为西南护国丛林,僧多田少,该庙所属土地田产,尽为僧人衣钵之用,凡地方政府,学校军人等,不得擅自动用田产或提租办学,违者申奏论处……” 。此后再无人敢觊觎庙产。
丹霞山僧众将光绪帝圣谕做成五龙捧圣金字大匾,悬于大雄宝殿内,每年三月三展出,以示威严。“护国寺”由此得名,声名日甚。
可是历史不是任人摆布的玩偶,时代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护国寺的封号不能避免封建王朝的灭亡,护的是顺应潮流,深得民心之国。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云南十方僧修圆接任方丈,在“护国寺”金字纵匾下,增设“十方丛林”横匾。精裱全部藏经,陈设于藏经橱内。民国十五年,了凡和尚在中殿水池上修建观日楼,高五层,上悬“南天胜景”匾额。登楼可观日出日落壮丽景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修园大和尚在丹霞开坛传戒。举行了49天的水陆大斋,以超度前方抗日阵亡将士。此次佛事,有虚云、印光等13个省7个市的65位大德高僧参加,为丹霞山开寺以来最盛大的佛事活动。


1949年后有众多在丹霞山护国寺出家的僧人任全国各寺的住持、方丈。有云南鸡足山祝圣寺的方丈宽仁、大威寺的方丈了明(常戒)、安顺东林寺住持宽慧、遵义湘山寺负责人月照等,著名的洗尘法师也出于丹霞山,为任缅甸华人佛教会创办人,后到美国纽约创建纽约妙觉寺,并为该寺住持。时人称誉护国寺有“高僧倍出”之说。

1958年丹霞林区遭到乱砍监伐。1964年护国寺不慎失火,殿宇佛像俱毁,仅存台基和山门。但是当地信众及四方游客上山敬香礼佛依然如故。1981年,11岁就出家圆通寺的常闻法师来到丹霞山,与弟子演慧共同出资重建殿堂。首建瓦屋三间,供奉佛祖,依靠香客游人的捐助度日。1983年,常闻师徒调往水星寺,丹霞山无人管理,房舍悉皆毁坏。1985年,县政协倡议修复丹霞山护国寺,得到政府重视,批准重建,并于1986年中秋节正式奠基。经住持释惟宗及佛门弟子、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积极捐资,经过几年的建设,护国寺现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玉佛殿、千手观音殿、斋堂、观音堂等建筑。寺中“文革”中被炸毁的丹霞山第十二代法嗣隆普圆寂后全寺僧众为其五层墓塔,下有密室,柩前置大锅盛香油三百余斤,内置灯芯,称“长明灯”。现也已修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提写了“丹霞山”、“护国寺”及“大雄宝殿”等匾额。庙内立有石碑刻徐霞客游记中的《黔游日记(二)》记录考察丹霞山的情况。
1989年缅甸巴罕中华寺住持宏慧率缅甸华侨华人佛教总会奉献玉佛三尊到丹霞山。1993年,美国纽约妙觉寺住持、缅华佛教协会创始人洗尘法师,先后两次到丹霞山,寄赠经费修建弥勒殿、玉佛殿及后厢房。并献卧式玉佛一尊及香木雕刻贴金的千手观音、弥勒、地藏、韦驮和上乘法器、宝鼎、铜钟等。继又助资修成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重书楹联:
丹霞本炎霞,慎自尊,观三面朝山,龙虎交牙,龙奔水,虎生风,叠叠云峰标玉笋
玄帝乃上帝,应化生,变七十二化,龟蛇耳令,龟执旗,蛇捧剑,轰轰烈烈助金莲
护国寺对联:登高觉路远方知修行不易,崇德苦参禅何惧世事多艰。



2000年由盘县政府各部筹资重建成观日楼。为七层八角宝塔,高34.2米。翘角挂48个平安铜钟,花栏雕刻84只和平鸽。第二层以上安装各形彩灯。夜晚灯光闪烁,宛若天上星河。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丹霞山景区的隆重庙会,从全省各地每年到这里来的人多时达到4、5万人。现丹霞山护国寺依旧保持每年农历三月三“玩丹霞”(庙会)的传统,现正在申请全国非物资文化遗产。不过在疫情严峻形势下,今年庙会可能会从简了。

护国寺中除珍藏有光绪皇帝御赐之物外,还有赵以炯、翁同龢等人的题匾、楹联、书画等。纽约妙觉寺住持洗尘法师捐助寺内计有玉佛、贴金弥勒佛、地藏菩萨、千手观音及法器等多种。另藏历届方丈传戒所用的铜质“金刚光明宝戒宏范印”及具有千年历史的珍稀文物《贝叶经》、《贵州省盘县丹霞山莲花峰千佛戒同戒录》等。




此图来自网络
有人把盘州丹霞山说成是我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是不准确的。在网上的佛教八小名山仅少数有把盘州丹霞山列入,如豆丁网等。丹霞山虽然风光峭拔擅秀,形如天柱,但其佛教庙宇建于明代的历史不长,远不能够与南通狼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江西庐山、大理鸡足山、浙东天台山、陕西终南山和北京香山相比。不过当地人士对丹霞山颇为钟爱,丹霞山所在地水塘镇当地诗人垄正熙写诗赞道:“万山捧出一孤峰,高插云霄景象殊。飞阁欲倾风起憾,好花齐放鸟惊呼。人居树梢如天上,我坐峰巅想画图。胜境吾乡誇第一,何须方外觅蓬壶。”对丹霞山的高度赞许和热爱真是溢于言表,也是值得欣赏赞许的。






站在丹霞山护国寺高处远望,群峰起伏连绵,大小山头延伸到天涯尽处,直到天地一线,混沌迷茫。近处群山簇拥,林海翠浪,烟霭弥漫,云飞霞舞,变幻飘渺。苍茫大地,异彩纷呈,楼房如蚁,城镇似珠,人影无踪而足迹遍地,成就显现。公路在崇山峻岭半山盘旋延伸,高架桥犹如巨大银龙横跨穿梭在高山峡谷之上。若是早晚时分,晨曦透轻雾,夕阳映浮云,更是无限风光。其粗犷豪迈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与江南水乡的柔美细腻风格迥异。




在山下抬头仰视丹霞山,护国寺庙宇巍峨屹立山顶,红墙青瓦掩映在一片翠绿林海之中,光彩耀眼,秋日里,青天白云中的观日楼高耸入云,黔山胜境,庄严壮观,刺破苍穹,气势不凡。




丹霞山护国寺规模不大,历史也不算悠久,对佛教的信仰的追求和执着令人敬佩。庙宇多次毁损而不懈重新修葺,赢得海内外信众的大力支持,终于使护国寺以崭新雄姿屹立于群山之巅。寺庙进山石阶道上,山门石柱上有阴刻楹联:“头上去天真不远,眼前得地自然宽。”语言平淡却道理深刻。


有人说佛教修心向善,也有人说佛学教人智慧,也有人说念佛生慈悲心,更多的是拜佛消灾求财求子,临时抱佛脚。宗教在历史社会中产生有其必然的原因,存在的道理。虽不信佛,尊重他人信仰所愿,只要不妨碍他人,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就好。



我也欣赏禅语讲究的心境: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也佩服慧能大师的开悟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寺庙里宣传板上写有当代印能法师和解释佛经的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迷的佛;修心做人,原本就是参禅悟佛。但能一念觉悟,灵台清静,众生即佛。灵台即灵山,佛自在心间。对认真学佛的人很有启发。将佛神秘化绝非佛祖本意。




看到这里石壁上顽强生长的小草,在秋风艳阳中叶片,在即将入冬枯萎前散发出灿烂的金黄和通透的红色,不由令人感动惊喜。真是草木知天时,一草一世界啊!


赞曰:
滇黔锁钥丹霞顶,孤峰古刹傲天青。护国禅寺运多舛,养心斋所命复兴。
秋染神州卷锦绣,日朗江山昭胜境。巨龙跨谷千里近,辞冬迎春万事新。
途乐客 2021.01.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