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鹤鸣」茶社里的市井春秋

标签:
茶茶馆茶社 |
分类: 茶 |
鹤鸣茶社在成都人民公园(即“少城公园”)内,自1920年代开始挂牌经营,近百年来风格不改,依旧是竹椅、矮桌、盖碗茶,而且是标准坝坝茶社。在高档茶楼、茶馆林立的今天,鹤鸣茶社是成都仅有的具有“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之一。
鹤鸣茶社位于今天的成都人民公园内,旧名少城公园,园内的茶社在建园之初即有规划。到了1920年,少城公园东部开辟餐馆茶舍区,有静宁、桃花源等饭馆,浓荫、绿荫阁、永聚、鹤鸣、枕流等茶馆。
鹤鸣茶社的创办人姓龚,大邑县人。在上世纪20年代租公园一块地皮修建了一座亭式厅堂茶厅,取名为“鹤鸣”。1940年,他把茶社租给熊绰云。
鹤鸣茶社原没有横额,只有一个小吊牌挂在柱头上。1940年,书法家王稼桢题写了横额。熊绰云把题字雕刻成木牌挂在入口处。
解放前,鹤鸣茶社与成都其他的茶馆一样,张贴着“休谈国是”的字条提醒茶客。国民党在茶馆酒肆遍布特务份子,谁要评论国是,当场就抓,而且轻者坐牢,重则杀头。茶馆老板最不愿发生这类事情。
成都多数老年人都有饮早茶的习惯,所以鹤鸣茶社当时还为茶客提供早茶。来此喝茶的,有好些赫赫有名的老茶客,他们是品茶论质的行家。茶水进口立即品出茶出何地,并确定耐泡次数。
今天,从祠堂街进成都人民公园正门,沿大道左拐前行数十步,便到了鹤鸣茶社。茶社里的民风古俗风味无限,园内景致也颇具情趣。旧式长廊,如帘青藤,如冠梧桐,还有廊下林中各色茶客……
茶社一侧是碧波荡漾的人工湖。湖间碧水素面,湖面游船荡漾,湖畔小山蓊郁,杨柳依依。临湖品茗,滤走几分浊气,留下一身清香。
走近茶社,才发现回廊下、院坝里、竹林丛中……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独具四川茶馆特色的竹背靠椅和闲坐着的茶客,在这里,最见川西坝坝茶社的“规模效应”。
和成都别的坝坝茶社一样,鹤鸣茶社最拿手的茶是“香片”。旧时川西丘陵地区盛产茶,而凡有茶叶铺的街道,附近居民几乎都会栽种茉莉花。夏天,行至路上,阵阵香风扑鼻。
在清朝之前,四川人亦爱喝绿茶。清朝时,唯满族酷爱喝花茶。成都因而多加工花茶,名谓“香片”。聚居成都的满族人不少,而上层人士爱好攀比,饮用花茶蔚然成风。
坐在竹椅上,一边晒着成都少有的太阳,一边品一口花茶,顿觉满口余香。
http://s5/mw690/0070lXNvzy7ooJhHG603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