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大木山茶室

标签:
茶室杂谈 |
分类: 茶 |
“从尊重建筑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在意建筑本身的内在性,还有环境的气场和给建筑的影响。一个建筑没有自己的性格,是对建筑的表达力的粗野抹杀,把它放在哪个城市、哪个地方都没有区别。”——著名建筑师徐甜甜
大木山茶室建筑,是建筑爱好者不能不来看一眼的作品。它是著名女建筑师徐甜甜的作品之一,大木山茶室还曾于2015年荣登福布斯杂志建筑与景观板块。
1997年徐甜甜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哈佛攻读,而后从业于美国和荷兰的建筑事务所,直到2005年回到北京。
之后她在国内的一系列作品宋庄美术馆、杭州西溪会议中心、长白山公共活动中心等等,在业内都很有影响。
场地
茶室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大木山茶园景区,面向西侧的水库,现状是一个较为狭长的线性场地,场地内保留了原有的五颗梧桐树,南侧建有一座线性的休憩长廊,为传统的坡顶形制。树影、阳光、波光、茶田,周围环境里的自然元素,都成为茶室构建起来的场地条件。
http://s10/mw690/0070lXNvzy7kzPiBmyJ19&690
建筑
茶室建筑分为北侧的公共区块,提供喝茶简餐以及定期茶艺培训空间,和南侧的两个庭院茶室。建筑延续场地现有的休憩长廊的线性坡顶形态,也是对当地建筑语言的一种回应。北侧体块退让到五颗梧桐树之后留出树下的公共活动区域,南侧则出挑水面。一个开放的公共走道穿越地块,和建筑构成了循环的“8”字形回路,以“回廊”概念应对现状的“长廊”。屋顶切出线性天窗,将光线引入室内。建筑空间的背景是深色的清水混凝土、作为结构和材料的统一表达。
http://s9/mw690/0070lXNvzy7kzPiwQM8f8&690
http://s13/mw690/0070lXNvzy7kzPjsIOMac&690
空间 光线 风景
功能空间的组织和过渡的张弛收放,通过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尺度、光线的照入形式和亮暗来强调。北侧公共茶室兼具公共茶饮和培训功能,和室外的五棵梧桐树等自然元素一起围合出一个挑高空间:下午的阳光会把斑驳的树影投射在深色的墙面和地面,给静态的建筑空间带来随风晃动的光影。公共空间和二楼的私密小茶室之间,由闭合的楼梯间和水平走廊转换空间属性。二楼三间小茶室可以席地而坐,透过建筑的玻璃幕墙远望水面波光。南侧两个临水庭院茶室,通过一条刻意压暗的走廊来铺垫引导。庭院茶室东西两侧的玻璃门,都是可以完全打开的,西侧面向外面的自然景观,如同框景。东侧是一个抽象的庭院,和一棵孤立的树。
http://s12/mw690/0070lXNvzy7kzPjFZqj9b&690
http://s16/mw690/0070lXNvzy7kzPifj790f&690
http://s9/mw690/0070lXNvzy7kzPhH0ik88&690
http://s16/mw690/0070lXNvzy7kzPhCm3J7f&690
冥想空间
南端尽头的冥想空间面向西侧湖面,既可以作为庭院茶室的延伸也可相对独立,圆形开口是向外观景的景窗,更是一个借入自然的转换器:下午,太阳及其在水里的反射,通过圆洞会形成两个投影光圈,随夕阳西下而慢慢交汇。
http://s1/mw690/0070lXNvzy7kzPjNd7y10&690
观山水
茶室的存在,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是当人进入这个建筑后,品茶观景,可以对外面的山水景观有更多的理解。
http://s14/mw690/0070lXNvzy7kzPjB1ORbd&690
http://s9/mw690/0070lXNvzy7kzPjo2gwd8&690
http://s6/mw690/0070lXNvzy7kzPiklO555&690
这个充满简约主义外表的茶室,细节却丰富而饱满,黑色水泥墙,细看有原木自然的纹理,内里通过点缀玻璃天窗、一片片静卧在水中的镜子碎片投影的光线等,呼应着屋前站立在一方小水池中的法国梧桐的倒影,飘落在水上黄叶的波影等等,演绎建筑的“光”“影”的魔术。
在大木山茶室中品茶,就像建筑本身所展示的性格那样,人们如一片泡在纯净泉水中的茶叶,缓缓舒展开身心,不是酒般浓烈,却是茶香、茶味般淡淡的幸福余味,悠长绵远。
http://s16/mw690/0070lXNvzy7kzPIfrLF9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