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虚空----《盗梦空间》暗含的开悟两个阶段

盗梦空间 片段
盗梦空间, 很火的全球大片, 风靡全球。
很显然借用修行的思想; 灵修圈各种分析
这个片段, 主要讲的什么?
讲的两个:
一个是: 破碎
一个是: 颠倒
前面的爆炸; 物体爆炸、地面爆炸、空中爆炸、各种爆炸
代表: 破碎
后面的, 房屋翻转、街道翻转、下行桥面到上行桥面的翻转、各种翻转
代表: 颠倒
破碎
破碎虚空
破碎虚空,很牛叉的一个词
如何能破碎虚空?
颠倒
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又如何能做到, 打个颠倒?
猜猜我是想说什么?
其实是我又想吹牛了...
前面讲到群、讲到对象、讲到规则、讲到根据对象和规则,可以了解世间任何东西、以及现在怎样、未来怎样发展
现在很多公众号大神,你去看他们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模式
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的,知道了马上就能用出来
有没有人能按照这个方式写点什么出来?
说不定未来出个什么大神; 或者至少能让自己对某方面非常了解
这个方法,其实我已经运用着看了很多东西, 非常透彻。 说出来一定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在讲具体的东西之前,总感觉遗漏了什么、跳过了什么
如果马上进入讲具体东西环节,那么要么理论不完整,应用的分析范围有限
要么理论我自己清楚了,没有分享出来,看的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不讲详细的理论是最好的,因为理论太难理解,看的人只需要看的爽,还会把你拜为大神 多好
不过我还是想把它总结出来,一个是不想遗漏什么,具备完整脉络; 一个是看到的人说不定有启发。
理论内容其实不少,如果顺畅的话尽可能理论跟例子穿插,这样有趣一点容易接收;不过可能会打乱脉络、我自己清楚而看的人不清楚。 不过没办法, 理论没那么快懂,别人说的 一般都要几年之后才能懂
书归正传,在能分析具体的事物对象和规则之前,其实还面临几个问题:
一个是: 如何界定一个对象?
常见的事物对象,当然都知道, 花草树木 飞禽走兽 人身万物
这些其实也很重要,而且内容足够丰富。 试着分析一下, 一定收获良多
还有很多东西, 并不是那么具体、那么明显的摆在那里、让你一眼看到就是这个对象。 那这种情况下, 还能不能看得到?
看不到,就是思维有盲区,后面分析的内容也会有盲区; 从盲区里很可能来财了就会错过 来灾了就会猝不及防
看到了, 就能避免盲区, 而且视角独特、立场新颖、比较容易出彩
分析这些有点抽象的东西,其实很多人不容易看懂, 会有点出力不讨好
第二个问题来了: 如何具有这种界定对象的能力?
规则也是。 如何去界定有效规则? 如何具有能识别有效规则的能力?
想具有这种能力吗?
偷偷告诉你 其实就在…
嗯 该怎么说呢? 其实我不想用某个词汇,因为听者对一个词汇有固定的理解范围和感受了,容易先入为主引起误解
其实,是在一个过程中。 这个过程走一下,就有体验了、就有这种能力了
这个过程, 就是: 灵量、或者说潜能、或者说气,贯穿头顶的过程
这个贯穿头顶的过程,用具体的、模式化的词汇来表述,可以叫做 打通第七轮、或者叫开悟的过程、或者叫开天眼、或者叫悟空 等等
一说开悟,可能吓到很多人了: 开悟这么高级的东西,我不会呀 而且我好想也没开悟过呀, 完了完了、 看不懂了
其实很简单:只要气足够, 逐渐累积装满,那么就一定能从头顶透出的。
就像小时候给暖水瓶加开水, 随着水的加入、暖水瓶水量增加,最后一定会到顶部,听声音就能知道。
气或者能量,不是只能从头顶冒出,身体很多地方都会。比如动作行为会消耗、 思维表情会消耗, 眼睛也会消耗。 所以有个词叫做闭目养神
不过气充满之后从头顶贯穿,会有个独特的体验,那就是:
通过这个贯穿的气或者能量,能感受到外界的万事万物。
这位同学说了: 正常都可以感受啊, 我眼睛能看到、 鼻子能闻到、 耳朵能听到、 摸了能知道, 都能感受到万事万物,不一定非要从头顶贯穿来感受啊
这个感受,自然是跟一般的身体感受不一样。 一般的身体感受叫五官五感, 这个可以叫做第六感
第六感 是怎么感受的? 又能感受到什么?
额 第六感这个词一下子用出来了, 我也不知道准不准确, 反正是指那个意思就是
不管它是第几感了,就是指气贯头顶的过程,就是你走到这个过程时,能能经历的感受
是怎么感受的? 具体的原理,现在肯定没有科学的解释,或者说,科学现在还无法解释。 不过肯定能感受到就对了
能感受到什么呢? 简单说, 不仅能感受到具体的事物, 还能感受到抽象的事物; 而且感受的内容更细微、难以用语言描述
有一个词说: 接收宇宙信息
有没有这么玄乎? 不知道,不过肯定没办法一下接收很多,也不是想接收什么就接收什么
能接收多少、接收哪些,还是要看气透头顶的感受程度
感受的内容, 比正常五官感受更细微。 倒是可以笼统地称为宇宙信息、 或者叫万物信息
所以接收宇宙信息, 个人觉得,把“接收”换成“感受”,叫做“感受宇宙信息”、 或者感受万物信息,更准确
因为接收宇宙信息,难免显得被动: 就算整日枯坐 说我准备好接收宇宙信息了, 怎么啥都没接收到呢? 是不是宇宙不给我发信息? 是不是我资质不够? 是不是我被宇宙抛弃了?
这样显然是未得要领。
而感受宇宙信息,或者叫感受万物信息, 只需要气贯头顶,然后去感受你想感受的东西,相信我,只要是个正常人,一定都能感受到、都能有所收获
我前面总结的两篇文章 “怅寥廓----气贯感受”、 “或跃在渊 — — 进击穿越的突破过程”
都是在说这样一个过程、以及感受到了什么。 只是不知道的人可能难以看懂在说什么
中间间隔了一年之久,群里朋友都私下问我怎么没说了
为什么会停这么久? 其实是因为: 你用气贯头顶的方法过程去感受,会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让人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而且内容太丰富,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梳理
《庄子·天运》记载: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孔子见完老子,沉默了三天。学生询问原因,孔子直言老子是“龙”
嗯,说你用这种过程方法之后, 能看到龙了, 其实也没差
因为龙代表了抽象、代表了高维,就是这种方法能感受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废话不多说,前面讲了,就是用这个气贯头顶的过程, 来感受万物信息
感受之后,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接收到从未有过的信息之后,对个人来说 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就是刚开始放的视频:
第一个阶段, 是破碎阶段;
第二个阶段, 是颠倒阶段;
这样划分,其实我不知道准不准确,也不知道用词准不准。还可能有第三个阶段:回归自然的阶段
反正我是在破碎阶段时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最近悟到颠倒阶段,才好像落回了地面,有一点依托方向。
以后会不会回归自然?有可能, 不过这两个: 破碎 和 颠倒,是一般情况下没有的 也就是说 是值得标记的
真传一句话。前人总结了一些这两个阶段的例子:
面壁十年图破壁。
壁,跟现在砖土盖的墙壁不一样。 这里的壁,是古代在山洞里面对的石壁。
石壁,不要说十年了 100年也未必会破
那这里的破壁, 破的是什么?
就是开始的视频: 万事万物都会破、 自己也会破
当然, 不是真正的破碎。 万事万物破碎了、自己也破碎了, 那是恐怖主义了、不是流传几千年的修炼方法了
大概可以说: 用这种过程去感受万事万物, 跟正常五官感受不一样, 更加细微、精度提高了几十倍几百倍。 把以前看的能分的更细、类似破碎了一样
所以有个境界叫: 入微
破碎之后、或者说精细度提高之后, 就有了更多可能:
以前看不到的抽象概念,现在能看到了;
事物之间的隐秘联系, 现在能看到了;
细微层面的更多可能组合, 现在能看到了;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 破碎虚空
破碎虚空, 所以会感到上下无常、进退无恒, 所以前面会提到 或跃在渊
再扯远一点, 正常的物破碎了, 可能就是从物的层面、 到了气的层面; 破碎虚空,就是从有具体物的层面, 到了只有气、 还没产生物的层面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这是气的层面、破碎之后的层面。
不多解释。 破碎之后到:颠倒
为什么是颠倒呢?
前面举的,气泡的例子: 到了气泡外面、往气泡里面看的时候
其实是跟从气泡里面,往外看的方向,两个方向是正好相反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 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如何能打个颠倒?
很显然, 是要到达气泡外面、 是要破碎之后 ,回头来看物
远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之想,究竟涅盘。”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从气泡外回看、从气看物,能看到“ 无之用 ”
我想,这两个阶段,通过前面的表述,现在已经进行特殊标记了。
剩下的, 就是知道它们、 并且用气贯的过程, 去亲身感受一下,就可以了
“ 明还日月, 暗还虚空 ” 有名的偈语,也是破碎虚空这个词的来源
要从日月这种具体的物,回到虚空;然后再从虚空,回到具体的物象。
你就大不同了
现在可以来解答前面的问题了:
如何去界定一个对象?
用气贯的过程、破碎虚空,把万事万物全部打破重组,这时候再看一下现在你能界定的对象,是不是有大不同?
同样,如何识别有效规则?
不妨试一下从气泡外面,用颠倒的眼光看一下: 规则、法则,尽收眼底!
当然 说是分开说,其实这两个问题,跟这两个方法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就像修辞手法的互文
因为都是在气贯的同一个过程中感受的。
感受到这个过程之后呢?
然后会怎么样?
如果有时间精力的话, 估计你会把 上下、方位、善恶、对错
等等这些概念,重新理解一遍
你会知道, 方位上下 善恶对错, 这些东西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很多人系统分析过这些问题。 说明这些人破碎虚空过了
如果没有亲自经过气贯的过程、自己梳理过的话, 只能别人说的,那大概只能记得只言片语。 这种情况下随意卖弄其实对自己非常危险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上下方位、善恶对错,回看之后 会有新的理解。
例子还有很多, 不多举了
最后,再放一个视频:
女的是教授的得意门生,自然有些本事。配给主角做助手。
两人第一次见面交流,暗中小小切磋一下。
主角展示了造梦的能力;女的小露一手,无意中破开了主角造的梦。
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
这里说的很明确:所有在这个梦中的人, 都对破开这个梦的人怀有敌意, 最后被别人杀了
所以,当你能破碎虚空、能往回看、能看透万物的时候,其实要很小心,因为非常危险!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博辩广大而危其身;
老子送给孔子的话。
以为自己很聪明的,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免得大家本来想突破开悟的,结果最后不敢去突破就不好了
OK 今天终于算是讲完了
主要就是讲, 气贯头顶的过程,或者叫开悟、开顶轮、开天眼、悟空等
以及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什么:感受不同于五官的更多的东西、入微境界
以及贯透之后的两个阶段:破碎 和 颠倒
以及能有什么作用: 重新界定对象、 重新理解世界
以及可能带来的危险: 聪明反被聪明误
还算是完整的分享吧
把气贯过程、 跟“ 破碎”、“ 颠倒 ” 两个阶段,单独提出来,标注了一下,望有启发
《盗梦空间》的英文名称,“ Inception ”,意思是:“ 开端 ”。
以什么为开端?
电影中展示了,就是以破碎、颠倒、重构为开端;
现实中,即是以气贯、开悟、破碎、颠倒、回看,为打开新世界的开端。
你能打开这个新的开端吗?
在这个理论工具下, 接下来其实能展开的很多:
比如破碎重组之后的对象,有何新意?
比如上下方位善恶对错, 如何梳理?
比如面对可能的危险, 如何应对?
或者对具体的例子用出来之后 到底怎么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