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第07章应帝王感想

(2019-07-13 01:34:33)
分类: 庄子解析

看了 《庄子》第07 应帝王    发现是很多思想的来源 

 

原文有些实在看不懂    只好看现代文翻译  同样收获很大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这里有个应字   估计是应帝王的应的来源

 

同样有个镜字

 

推荐庞统 孔明 司马懿的人  叫做水镜先生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孔子跟老子学习过之后说的

 

意思是    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可以看出鉴就是照镜子的意思

 

孔子说止  静止,  庄子说的是 不将不逆,应而不藏     明显孔子说的是静态  庄子说的是动态  孔子说的是三维  庄子说的是四维    孔子说的只适合一种情况,庄子说的要胜应各种情况

 

列子    道家很有名的一个人    在这里列子还是个初学者     

 

列子老师壶子教他的东西   看现代文翻译看的也挺有意思

 

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意思是  就像想在海底掘出一条河,想在蚊背上驮起一座山

 

这两个明显是不可能呢   为什么不可能呢?   因为没有基础  基础薄弱而想后续大发展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水库经常说N-1原理     即更低一层的基础原理   降阶原理   底层原理     有这个底层原理,才有上层原理存在的基础

 

说到这里想到漏斗原理    层层递减    原来的就是递减的底层基础    不要怀疑   递减的层不会占它来源的基础层的很大比例     不然就是想在海底掘出一条河,想在蚊背上驮起一座山

 

股票  币圈   等等  很多领域都是这样的

 

就像想在海底掘出一条河,想在蚊背上驮起一座山

 

记得这句话   投资不会差

 

南海之帝为倏 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个故事大家最熟悉了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命名很有意思   南海北海叫倏忽   倏忽都知道是时间很短  转瞬即逝的意思

 

大概是比喻中间的混沌是常态   偏离中间的南海北海不能长久存在

 

这是从时间方面

 

另外从空间物质方面看   中间的混沌是本 是积累储存,两边的南海北海倏忽是末  是消耗

 

两端的末把中央的本消耗的多了就死了

 

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   就是末太多,把中央的目这个本体消耗过多目盲了,所以说圣人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   圣人要注重中央的本而不在末上白白消耗,要离开末而选取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