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09章权篇--解析
| 分类: 鬼谷子解析 |
权篇
开篇第一句
说之者,资之也。
跟这个对象说,本质是向他提供资料
饰言者,假之也;
假之者,益损也。
以上是讲说本身的
应对者,利辞也
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磨砺言辞,要通过相应的结论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说不出来的,说不通的,是没有一个论点结论
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
这几句讲佞言
谀言
平言
戚言
静言
讲了这几种言的益损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这几句补充说明什么是谄 博 决 权 反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核心来了
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见要得理
说很多却不乱,做很多却不迷,变很多没有危险的,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
对应前面这句话:耳目者,心之佐助也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
提炼一般性规律:
鬼谷子在教怎么说之前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有忌讳的不能说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人之常情
常识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智者所短也是不通的,愚人所长是通的,智者所拙是不通的,愚人所工是通的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跟对方说明厉害关系时,要遵从对方的长处工处,而避免对方的短处忌讳,因为对方的短处忌讳是不通的,从其所长才是通的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以疥虫螯虫的长处举例,说明跟对方谈话要知道对方的长处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
辞言
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恐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解释这五种言辞是什么样的表现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
这是鬼谷子经常被单独引用出来的一段话
前面说了五种辞言,五种避免说的话说了也没啥用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与智者言,依于博
这几句是从其所长
与富者言,依于高
与贫者言,依于利
这几句就是避其所短
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
很难做到这样,是因为自己所说出来的语言种类太多,导致事情发生了很多变化; 所以每天说的话要合于以上总结出的要领种类,这样事情就不会乱了; 说出来的话要前后一致不要变来变去,这样就能符合主旨朝向主要目标
故智贵不忘。听贵聪,辞贵奇。
这里没有说不忘什么,显然应该是不忘前面总结的说话的要领和方法
听贵聪好理解
奇
所以智者不能忘记以上总结的说话的要点要注意的地方,耳目的听要聪听明白,口里说的话要符合类别为主旨服务不要变来变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