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林清玄的原因

(2019-02-13 10:20:35)
标签:

杂谈

        在当代,有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鲁迅,朱自清,茅盾,林清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著作都存于语文教材。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源自教材里的《桃花心木》这篇文章。而后对这个细腻中透着感性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敬佩,就买了几本他作的书来读。
         听说他最著名的是“菩提系列”,于是我买了《随喜菩提》散文集。因为学业紧张,只能每天抽几十分钟来读书,但正是这样,才让我有了一边于红尘中丰富阅历,另一边在佛海的清泉中洗涤灵魂的美妙经历。因此,我对他的书中散发的淡淡禅意有了一定的体会。同时也对一名作家而不是和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领悟产生好奇。
        看完了书,我为了查明真相,到网上找他的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他在几天前就已经西去了。心中为老爷子默哀,也继续往下查。才发现他的成就和他的生平履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家境贫寒,于是从小勤奋好学。背唐诗,学绘画,与常人无异。但从17岁他在当时影响力颇大的一份报纸上用《行游札记十帖》连占十天头条后,他开始锋芒毕露,一举成名。但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事,便是他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但他没有被功名利禄迷惑双眼,而是选择了在32岁这个文兴大发的阶段进入深山修习佛法。并且在他出山后,写得“身心安顿系列”和“菩提系列”,引领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因此,我才能感受到他文章中的那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出尘之意。
        除了坎坷奇妙的人生历程,他更以一个知名作家的身份,为后世留下了含有深刻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如《与时间赛跑》,《查塔卡的杜鹃》,《温一壶月光下酒》等。这些作品,不仅是各种考试阅读篇目的熟客,还是用来传承文化精髓的载体。可以说,林清玄老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香港和佛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喜欢林清玄,不是因为他的名声和功绩,毕竟给我们留下那么多要考的篇目,实在提不起半点兴趣;而是因为他深得佛学精髓,有才华,留给我们无数难忘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