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2018-11-01 05:39:10)
标签:
杂谈 |
小学合作实施方案
一、分组科学 ,搭配合理
采取4人一组分组方法,若人数太多会致使部分同学没时间发言,没办法和别人交流,小组成员搭配致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不用成绩学生比例男女比例大体适当,并随成绩的变化而做动态调整,使各小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不仅只各组成员间学生成绩差异,更要注重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使小组分组时合理混合搭配。以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小组作用,是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益。
二、分工明确,及时合理
合作式学习,交流式学习时通过群体多边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的互动性学习,分组分责时,我采取一个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你组长,负责分配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发言顺序,
总结
汇报及事宜,且应在平时对组长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既省时、又高效。这样的操作使得学生在轻松学习、愉快学习后取的优异成绩,通过成绩,体验学西快乐质感,由快乐而积极主动,形成一良性学习循环,另外各族设置一个中心发言人,负责整理总结本组各成员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成绩,阶段性进步及收获结果以便及时向老师和全班做出总结性汇报。还有,在小组刚刚成立之时,应加强对各组长的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其小组合作学习时避免乱糟糟,杂乱无序,使其稳健
发展
,如时间充分可安排几个组在教师"手把手"式指导,是组员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从而使小组合作交流更有效,更有操作性。
三、内容难度适当
我们所设置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既可以解决问题,又不很轻易地完成,必须经过一定的动脑思考、交流才能获得。最初设立小组时,教师可适当设置相应的学习梯度台阶,先轻松的而又经过合作才能获得成功体验,稳定住小组的集体性,在经历一个阶段之后要注意台阶过多的问题,减少台阶,使学生感到独立学习有一定难度,合作学习有很大收获使学生能自觉的融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自觉寻取他人的帮助合作与支持,使得合作交流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会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才不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
四、评级 科学 ,激励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所以,教师既要提成绩好的学生也要体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既要提结果,更要提过程,比如开始是怎样个人持有不同观点,怎样应观点不同而争辩,最后如何形成统一意见。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定小组成绩,这样做,就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从而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体精神。为了使评价公平合理,对同一问题应由个组成绩相当的同学回答,避免组间竞争,应评比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结果带来学生对教师的异议。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帮助别人,学会是别人得到帮助。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合作学习的过程出发,考虑如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强化训练、巩固,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因内容调整而使教案为动态的"教案",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思想、新方法。对学生的一丁点成绩,一丁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内容要设计的少而精,给学生以足够的交流时间。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紧要使用,更要结合我们及我们的学生实际选择有效地应用到
教育
教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