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种律动,有光有影,有晴有雨,所以,我告诉你:余生很长,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因为太多的人在这变动不定的曲折里失去了幸福,失去了自我。
张爱玲曾这么说:“这个世上‘好人’很多,‘真人’很少,人们相互亲热、敷衍,仿佛人情味十足,但内心的想法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仇恨、嫉妒、鄙视、猜忌,掩饰在冠冕的言辞之下。”
太多的人喜欢把时间,花在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好人”,然后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其乐融融的表层下勾心斗角,从学习到职场,从生活到工作,宁愿花大把的时间,换来一个面目全非的自己,都不肯做一回真实的自己。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别在烂事上过多的纠缠。
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能够从容转身。
人活着,光有善良,干净还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这些品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必须具备,那就是智慧。
人一定要学会,用智慧爱自己。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在《当我学会爱自己》里写道:“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这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尊重’。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无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要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自爱"。
…………
做人,别总是困在负面情绪里,人一旦困在情绪的泥潭里,就无异于自掘坟墓。因为情绪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你越是情绪化,生活就会越糟糕。这和学历、见识没有一点关系,后天培养的任何能力,都无法从根本上拯救一个习惯生理冲动的人。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担当,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不论你在人生的什么阶段,你生活的重心永远是自己。
然而有太多人不懂这一点。徐志摩曾经说过一段很有趣的话:“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生活里最蠢的人,就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别人去做蠢事的人。为人子女时,不分黑白是非,只顾愚孝;做人父母时,又不懂抽身离开,过分溺爱。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最后落到的是苛责与不满。
亲,余生很贵,请你一定要对自己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