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州鱼糕的历史渊源

(2017-11-24 19:19:35)
标签:

美食

荆州鱼糕

鱼糕

中华美食

舌尖上中国

分类: 荆州鱼糕
荆州鱼糕的历史渊源  传承历史文化_回味人间美味


      荆州鱼糕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那么荆州鱼糕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呢?今天《荆州鱼糕_舌尖上美食的博客》就带领大家来传承历史文化_回味人间美味。

      荆州鱼糕是荆州传统名菜,又名“荆州花糕”。源于战国时代,是楚文化在饮食文化方面的重要代表。楚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就是编钟乐舞,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楚俗尊凤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楚人认为自己是日神远裔,火神嫡嗣,日火皆为赤色,故而尚赤。楚地广阔,楚人的族源非常复杂,但楚王族是祝融(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后裔于史有载,尚赤之俗源远流长。

      荆州鱼糕是取肥大鲜鱼去刺、漂洗,加以适量的猪板油或肥肉,剁成肉泥,再加蛋清、生粉及生姜等调料,拌匀后入笼蒸熟而成。鱼糕颜色洁白晶莹,而鱼糕上面抹上金黄色的蛋黄既是楚人尊凤尚赤、崇火拜日的象征。

      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传说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经过荆州时,因路途劳累,娥皇染疾喉咙肿痛,唯欲吃鱼而厌其刺,于是善良的女英结合当地一渔民的指导,融入自己的厨艺,用鱼、肉、莲子粉等蒸成鱼糕,娥皇吃后,病情迅速好转,舜帝闻之,对鱼糕大加赞赏。 其湘妃喜食鱼而厌其刺,聪明的厨师便制作了“吃鱼不见鱼”的糕,故鱼糕又名“湘妃糕”。  
   
      后来鱼糕越做越精美,人们用鱼和肥膘肉做糕,再用猪肉、山药等制成肉丸。肉丸垫底,鱼糕放在上面,最后以肚片、腰片烹炒盖帽,多菜共碗,俗称“花糕”、 “杂烩丸子”、“杂烩”,简称“头子”。

    关于“头子”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始为官名。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为当时举行的“头鱼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荆州各县广为流传,权贵宴请宾客,都把鱼糕作为宴席主菜。凡达官贵人和有钱者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

      鱼糕因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庭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鱼糕至今都是荆州一带的红白喜事宴席上的头道菜。由此可见,荆州鱼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习惯。而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现在,荆州的周边县市,人们宴请已形成“无糕不成席”的局面。鱼糕晶莹洁白,软嫩鲜香,有韧性,对折不断。现在鱼糕在继承传统烹调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厨师不断研究改进,已制作出风味各异的鱼糕菜肴。

      2009年,荆州区申报的荆州鱼糕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荆州鱼糕与红烧乌鱼、荆州甲鱼等荆楚特色菜肴一道入选“楚味·荆州”十大特色名菜。

至荆州游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
 
你离开家乡有多久了呢?
 
想家了吗?
 
家乡的天还是那么蓝,
 
水还是那么清,
 
山还是那么绿,
 
交通还是那么不发达,
 
……
 
鱼糕还是那么唯美!
 
 
我知道你也想回家,
 
只是都市也有你的牵绊,
 
就让我为你递上你记忆中的家乡美食,
 
以解淡淡的乡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