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三期”据说是国家税务系统实行的一项巨大工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精准控制纳税行为。网上搜一下,基本都是强大或者恐怖之类的字眼,不过前两天到听到过几个搞笑的事儿。
第一个事儿,是朋友的公司,他公司是一般纳税人,他妻子负责财务。有一天晚上十点多开了张发票,结果第二天接到专管员打来的电话,说系统预警了这是异常。我不知道税务部门是否有晚上不能开发票的规定,或者就不允许财务人员加班,加班或者不加班这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只要不违反规定,依法纳税,应该不关税务局什么事儿吧。专管员有问题问来,企业需要专门出具情况说明,我不理解这有什么要说明的?就算是通宵开发票,又违反了谁的规定?
第二个事儿还是他们公司,前边几个月开票少。结果后来一个月签了大些的合同,开票金额比较大,第二天一早,又接到专管员的电话了。销售额高多纳税,多开了也要询问。可能预警机制认为,开票不均衡,我不知道该说设计预警规则的人不通晓企业情况,还是管的太宽,业务哪能没有起伏呢,天天有稳定的流水,那是中国电信,中国石油这样的企业。我遵纪守法,按章纳税,按规定销售时开发票,还得应付这些事情,结果自然是又要出具情况证明,还得拿着银行进账单或者合同之类的东西去给人家看。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干涉企业经营,我自己觉得这就是干涉企业经营。
第三个事儿,听一个客户说起的,他们公司处理近效期药品,低于进价销售药品,结果又被警告,依然要出具情况说明,因为有偷税漏税的嫌疑。这个情况,我觉得零售批发企业都会有的,企业搞个促销,拿一部分商品赔钱买,带来客流量,带动关联销售,这是常有的事儿,哪有常盈的生意。设计预警机制的大爷们确实牛,但是也太不懂商业的实际了。金税三期系统更牛逼,但是从这几个案例来看,我觉得对企业干涉的有点多了,已经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了。
这都是真事,我没有丝毫夸大的。西安的税务机关努力,我们是能看得到的。提高财政收入,无非两途,第一种就是严抓偷税漏税的,或者通过这种预警机制去威慑企业,或者再去提高税率,不过这样子我觉得起不了太大作用,会让很多人创业办企业的意愿降低,企业难办,承担风险,还要天天应付征管机关的问询。除了税务,还有环保,城管卫生等等各级的主管部门,都有各种相应要求,时常再有些检查之类的。花在这些事上的时间多了,业务上就少了,经营就更难了。难办了就不办企业了呗,大家不能均富,那就均贫吧,都去打工混个工作,只是不知道到时候还有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第二种方法就是把蛋糕做大,给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大家创业意愿高涨,则企业收入提高,蛋糕作大了,那么税收也相应提高。我看中央的意思是一直出政策,想达到第二种方式的效果,不过从陕西的作为来看是采取第一种方式,这让我等屁民情何以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