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了,下午回西安之前带着孩子去了村边的小河,这条河是环绕长安城的八水之一。
那条河在我小时候可不算是小河,水还是挺大的,起码对于童年的我来算是大河。我十来岁的时候,和村里年龄大的孩子在河里钓过鱼,还抓到过鳖,掏过鸟窝。那个时候,水流在我们村那段被一分为二,中间是有一片不小的沙石滩的,里边有很多超大的石头。沙石滩的缝隙长出密密麻麻的柳树还有各种野草。曾经有很多的水鸟栖息在树间草间。走到那里总能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和虫鸣声。小河对于勤劳的妈妈们来说,可是洗衣服的好地方,凉爽,视野开阔,还能顺便梳洗一下。
而河水也有我们不可或缺的乐趣,水里边有各种各样的野鱼,大的据说有一两尺的。抓鱼的手段那可是多种多样的。有用钓竿钓的,钓饵都是附近地里挖出的蚯蚓;也有用电网网的,我们附近有个工厂的工人才有那么高大上的玩意,网子上带电,凡是碰到网子的鱼会被电晕,然后用网兜捞鱼;还有大锤震鱼的,鱼喜欢钻到石头底下,有些石头人是没法搬得动的,于是拿起大锤,使劲咋在石头上,钻到石下的鱼就会被震晕,然后手伸到石头下面的空隙就能掏出鱼来。还有螃蟹,螃蟹在晚上会爬出到石头上,据说是用月光晒背上的壳,当然会被小伙伴生擒活捉了。
除了抓鱼捉蟹,夏天少不了的是下河游泳。那时候河水总会在某一地方形成一米到两米深的水潭,也有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找出来,然后那就形成了一个当年的固定的泳池。每到夏天的下午傍晚,村里的孩子都会成群结队的跑到那去游泳。从水潭边的高岸上一个个下饺子似的往里跳,溅起的大大的水花。还有会比赛看谁闭气的时间长。只要不下大雨,基本每天都会去的,一个夏天下来,男孩子基本都晒成黑猴子了。
这样的乐趣在2000年之后就慢慢消失了,因为那时候开始,有人发现河里的免费石头和沙子是能卖钱的。于是沿河的村子都有人开始建砂石厂。原本清秀的小河,被挖沙采石的搞的是千疮百孔,河道最后变得特别宽,又特别浅,终于在某个枯水期有些地方断流了,有些水潭成了死水,上面飘着绿色的水藻,泛着绿油油的光。鱼好像也少了,鸟更是没了,而孩子们也就更少去了。那时候的小河,真是惨不忍睹。赚钱的少数人毁了多数人共同的小河。我自己也因为工作,回家次数变少,就更少到小河边去了。
今天去了才发现,小河有慢慢有了当年的感觉。应该是政府搞过治理吧,反正再没了采石挖沙的,河岸边绿油油的树又长了起来。然后河道不知是修缮的,还是河水冲积,河道又变成小时候的模样。水还比较清,能看到水底里欢快的游动的小鱼。风声、水生,当然还少不了孩子们的笑声,有好些个十来岁的孩子,赤裸着上身,还有的带着游泳圈的游来游去。只是孩子们比我们那时候文明了些,穿上了短裤。
小河的命运从当初的自在流动,到后来因经济活动被破坏,再到现在的治理,就如同中国的社会发展一样,也是摸着石头过来的。其实打心底里还是喜欢当初的样子,却只能梦里回去了。
http://s7/mw690/00709KSSzy7mfKrt7WC1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