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翻了遍二月河的小说《康熙王朝》,对康熙皇帝的了解的多了些,所以想说说我心中的康熙帝。我认为是康熙奠定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正真奠定了清朝统治的皇帝。努尔哈赤开创了后金,皇太极建都盛京,改国号为清,顺治帝时期清军入关,占领北京。前三代给康熙帝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但是也遗留了很大问题。满汉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强势擅权的顾命大臣,尾大不掉的三番,还有台湾的反清力量。
康熙能被后人称为大帝,是和他的功业分不开的。上边所说的矛盾,搁到平庸之人看着,就是好大的难题;搁雄主这一看,就是现成的功业。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康熙帝是有战略考量的。夺权(1669年/16岁)——削藩(1673年/20岁)——收复台湾(1683年/30岁)——驱除沙俄(1685年/32岁)——平定噶尔丹(1688年/35岁)。康熙帝算是天纵奇才,三十多岁就完成了这些旷世的工业。其实还不止这些,这些都是夺权斗争、统一战争,巩固了清朝的疆域,也为现代中国的疆域打下了基础。在经济上,蠲免钱粮,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漕运,才为后来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清朝统治初期,满族统治者为了镇压汉人反抗,剃发易服,还有在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剧。所以汉族人对满族的统治,是一直有反抗情绪的,尤其各种文人士子,诗词文章中都有对清朝统治的讽喻。康熙帝玩的最漂亮的一手就是去拜祭明黄陵,并宣扬清朝的江山夺自李自成,而非明朝,并以为清朝统治正名。加上康熙帝治下民众的生产生活比明朝有了很大改善。民间的反抗声音慢慢没有了那么强烈。比起蒙古治下元朝的等级制度,康熙帝在消弭民族矛盾上肯定是更高一筹的。有了康熙帝打下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基础,才有了清朝二百七十年的统治。
康熙帝本身是博学多才,精通天文、数学、还有多门外语,堪称帝王学霸。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知识的广博绝对能称第一人。在小说中,康熙皇帝亲自培育高产水稻品种,为清帝国粮食安全打下了基础。
当然,人无完人,康熙晚年精力不济,导致下边吏治松弛,腐败丛生。还有旷日持久的九子夺嫡对国力也带来不小的消耗。
不管怎么说,康熙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是可以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齐名的。
http://s13/mw690/00709KSSzy7l9UcFbGYc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