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事与愿违的经济政策
| 分类: 转载 |
1)最低工资制度。设定最低工资,反而会保护了那些本来就有工作的人,而伤害了那些收入本来就比较低的人。他们的处境会从低薪水变成零薪水,他们连工作都找不到了。
2)同工同酬制度。它表面上是能够保护那些弱势群体的,但实际上,它却鼓励了雇主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歧视。
3)罢工制度。罢工看上去是工人争取福利的一个好办法,但它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违约。长远而言资本家就会把工厂迁到别的地方去,或者进一步加快用机器代替劳动力的过程,结果是进一步减少了工人就业的机会。
4)各种行业的准入限制。这些准入限制短期来看保护了就业者的福利,但从长期来看,从更大范围来看,却剥夺了潜在的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5)各种各样让人们产生依赖感的福利制度。在过去,政府不提供福利的时候,年轻的女人总要嫁了人以后,组织了家庭以后才生小孩;而在政府提供了大量福利以后,女性再生小孩有政府出来照顾了,男人变成可有可无的了,这种福利制度无形中导致了单亲家庭数量的上升。在美国半个世纪以前,在不同的州有百分之八九十的黑人孩子,是生活在有爸爸、有妈妈的家庭里的,而到今天只有大概1/3的黑人小孩生活在有爸爸、有妈妈的家庭里。过去奴隶制度没有把黑人家庭拆散,种族隔离制度没有把黑人家庭拆散,今天倒是这种福利制度拆散了黑人家庭。这也是一种值得反思的事与愿违的善良政策。
6)各种过分的政治平权政策。人们本来不应该花过分的精力去争取克服那些自己难以克服的个人特征的。忽略了这一点,就使得美国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族群的人,他们的政治权利很高,但经济地位却很低。
7)贸易保护政策。封闭的生产和流通放弃了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带来的好处,从长远来说一定会使这个地区走向贫困。
8)一些把人绑在贫困地区的政策。不让人流动,不让人寻找新的机会,很有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政策。这种政策其实还有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的廉租房制度。廉租房的用意本来是挺好的,但结果是穷人都住在一块,哪怕当他们的处境改善以后,他们也不容易把房子卖出去,因为房产可能不在他们的手里,这时候下一代孩子们也就只能就近入学,而丧失了孩子们能够到更好的学区去学习的机会。
9)把人绑在单一的教育体制的政策。政府提供全面的免费教育,看上去是好事,但长远而言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就难免变得僵化,缺乏竞争、缺乏活力。
10)民主投票导致不良经济政策。我们在讨论公共选择理论的时候介绍过,在民主投票制度下面,那些不负责任的、放纵的言论也会产生外部性,导致不良的经济政策。这些不良的经济政策也会阻碍一个社会脱贫致富的进程。
来自得到《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