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肯德基出了苏丹红事件,报纸就刊登了教我们如何辨别苏丹红辣椒面的方法;2013年镉大米事件,又有很多好心的文章教我们如何识别正常大米与被污染的大米;当任何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出现时,我们总能收到类似的关心,辨别病鸡死鱼,识别劣质猪肉!媒体起码还有关心,有关部门最后的处理结果就相对更低调了,一般是罚款了事,事件对后人的警示效果很有限。食品安全时间该出还出,罚款该罚还罚!
因为工作的关系,和医药批发企业、药店打交道的机会比较多。由于所谓的行业特殊性,医药流通企业受到的监管比较多。工商税务自不用说,还有省市区县的食药监部门。如果是零售店,还有医保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等。药监部门负责GSP的认证,有飞行检查,医药企业要具备各种软硬件环境。医保部门负责医保资格审批。见过某市医保部门的强势监管,获批医保的药店保不许经营保健品,即使有保健品经营范围,有合法手续也不得上架;质监部门职责我不太清楚,但是曾经见过一些企业因为条码和某些外包装说明书与某规章制度不符面临处罚。
食品和药品,同是入口的东西,甚至主要监管部门都是食药监局。但是监管的力度强弱差别太大,明显的区别执法,在我看来,无非是食品流通企业多小散乱不好管,药品流通相对规范,有进入门槛。更好管所以才多管。对于这样的监管,真的有点无话可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