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史上非常稀有的——明代隆庆青花瓷器

标签:
文化 |
隆庆青花瓷的器型比前朝更为规整,以小件器物为主,大器少见,器型有所创新,如提梁壶、方胜式盒等。主要器型有提梁壶、罐、长方盒、六方盒、四方盒、圆盒、方胜式盒、碗、盘等。明代隆庆(公元1567—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年号)朝仅历时6年,青花瓷和五彩瓷是隆庆官窑的主要产品,工艺制作精湛。青花完全承袭嘉靖风格。未署年款的青花瓷器,很难与嘉靖、万历朝的区别开来。这一时期已出现“官搭民烧”现象,刺激民窑发展,故隆庆民窑青花中的精品,已与官窑瓷相仿
明隆庆青花瓷,原材选用精细,制作出来的瓷器胎质细腻洁白坚韧,釉面润泽,青花蓝中泛紫,色泽浓艳。
明隆庆青花瓷主要采用单线平涂的装饰手法,纹饰延续前朝,纹饰布局疏密有致,画风潇洒、豪迈,纹饰图案主要有龙纹,有云龙、六龙、九 龙、双龙戏珠、鸳鸯等
请输入图片描述
隆庆青花
请输入图片描述
盒扁圆形,盒盖平顶微隆,子母口,圈足。盖面绘青花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外壁亦绘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口沿绘卷草纹,上下呼应,各组纹饰间以双弦纹相隔。足内青花双圈内署“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隆庆时期款识书“造”而不书“制”,成为一明显的时代特征
纹饰大多沿袭嘉靖旧制,但画意潇洒,布局更趋繁缛,有些内外均密绘纹饰。团龙纹较多,人物纹多身材修长,姿态飘逸。盘、碗类常以蟠嫡纹作为边饰与主题纹饰,色调浓重。民窑器的纹饰画意疏简,多画山石兰草、玉兔月亮、松竹梅等。行书诗句、垂枝花鸟、攀枝娃娃、三凤朝阳等为此时创新与流行的图案。
款识与前朝后代都不一样,不同于常见的“大明xx年制”,而是把“制”写成“造”,在器物的底足书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款外常饰双圈或方框。款字工整,用中锋书写,笔划粗重而又豪放有力,字体结构严谨,民窑器也有写“大明隆庆年造”款识的。北京翰海异地拍品征集海选开始了;一八七;一五五一。一八四零。陈经理。此盒造型古朴大方,设色浓重艳丽,纹饰繁复,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
请输入图片描述
青花龙纹盖罐
这件青花龙纹罐在整体纹饰上体现了元代风格,并且在一些细节之处反映了元代后期至明初期的特点。第一:元代龙纹大多没有披发,且触角长似鹿角,到了明代龙纹出现披发且触角变的短小,而这件青花罐龙头披发飘逸,但是龙角依旧长如鹿角,并且向下延伸。第二:底部波浪纹体现出元代和明代的共同特点,纹饰主体无疑属于元代,但是底部波浪纹中夹杂着许多小圆圈,这在出土或传世元青花中是不多见的;而明洪武时期的波浪纹一般中间浪纹以粗线画出规则高低的浪花并加以小圆圈,浪花上下以细线勾波纹填空。除了这两点之外,这件青花罐腹部、底部两层纹饰相加正好构成了上文提到的“元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瓶”的腹部纹饰,二者几乎一致。我认为这是一件元代后期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一件标准“至正型产品”,不仅如此,这一造型的青花罐多以人物故事、缠枝牡丹、鱼藻纹(见图3)等题材出现,饰以云龙纹的在国内外博物馆藏品中非常稀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