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谱序

(2022-03-11 16:18:20)
分类: 家谱传记

县志主编黄浩为《韩氏族谱志》作序

(2022-03-09 08:27:21)

赠金凤作谱序

 

家谱、方志、正史乃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之三大支柱。族谱(旧称谱牒文化与中国正史、方志文化同为中国三大文化支柱之一。通常正史包括不了方志的特有内容,方志也包括不了族谱的特有内容。因此正史之不足才修方志,方志之不足才修族谱。他们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过特有的积极作用。族谱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着“补史之缺、参史之误、详史之略、读史之无”的重要作用。当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盛世编史撰志修谱,是中民族的优良传统。国有国史可鉴,党有党史可鉴,地方有志可鉴。百姓家族,是民族、社会、国家的基础,也应有族谱志书传世,这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是教育族人奉公守法,孝敬长辈,和睦乡邻,为国争光,为乡争荣,光宗耀祖的家庭源流和训令。

韩姓渊源流长,起源于华夏族的共同始祖黄帝。韩姓自古多豪杰,春秋时晋国正卿韩厥是晋国七贤之一,其塑像现供奉在邯郸七贤内。战国时的哲学家韩非为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传世。汉初军事家韩信,曾击灭项羽于垓下,封楚王,被称之为汉三杰之一。隋代韩擒虎文武双全被隋文帝封为上柱国。唐代散文家韩愈,著有《昌黎先生集》传世,反对魏晋以来浮靡之风,苏轼评价他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患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北宋韩骑出将入相、宰辅三朝、拥立二帝,功勋卓著,宋神宗为其亲书碑文“两朝顾命,定策元”。韩姓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英才辈出,各朝各代均有名人再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北省临漳县的韩姓一支,以孙陶镇冯村、柳园镇西辛庄、砖寨营乡羊羔屯三个村的韩姓为一脉,他们是同父同母兄弟,有着至亲骨肉的血缘,他们是明末清初由磁州西乡陶泉迁来的。四百余年来,在古邺大地上人口繁衍上千,三个村庄均为主要大姓,这是韩姓先人的福荫庇护所在。临漳相州昼锦堂琦公裔冯村、西辛庄宗支谱系,共分十章,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详写了韩姓的渊源、播迁与演变;第二部分记载了族谱、入族与出族;第三部分选编了韩姓立身格言与家训,第四部分为人物传记及典故趣闻。此谱志是孙陶镇冯村和柳园镇西辛庄村韩姓的一部百科全书,是资政育人的韩姓族内教材。此谱问世,既利于族内团结,又有利于社会安定。

编谱修志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同时也是本族内的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的完成需要一帮既有热心肠,又有奉献精神的勇于“吃苦,吃亏,吃话”的憨气人。我在倡导公共事业中,把其概括为“三吃”,如不吃苦办事多难;如不吃亏,无人拥赞;如不吃话,半路停办。只有具备了“三吃”精神,才能把事情办的圆满。韩氏族谱的问世,正是冯村和西辛庄有帮具备“三吃”精神的带头人,冯村韩振其身为医生,忙里偷闲,带头调研访问,西辛庄韩天朋忍着病痛,宣传发动征集资料而累垮。更值得称赞的是主编韩金凤,编谱之始,已过古稀之年,又是出阁之女。当韩姓族人推举她为主编后,义不容辞地接受任务,每天爬在桌子上,守护电脑旁查资料,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还要翻阅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其跑书店,访朋友,只要有与韩姓相关的资料,想方设法查阅。在编写族谱过程中,她家成了韩姓族人的办公场所,每次总是主动召集,布置任务,讲解凡例,通过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此谱大功告成,这里见证了韩金凤工作的谨慎、心血的浇灌。这是韩姓族人的骄

韩姓族谱志修后,嘱我为序,对此我进行了认真翻阅,此书编纂资料详实,内容丰富,确是治家良策。希望韩姓族人都来重视它,研究它,利用它,以族谱为教材,教育今人,激励后人,举家振兴、阖家安康、奉公守法、为国家为民族多做贡献。

 

临漳县志主编黄浩   敬撰

2016811日于邺都花园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