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2019-02-24 17:44:21)
分类: 描金紫砂。文玩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2019-02-23 13:35:37)
    定窑瓷器上清新明快的刀法,刚劲有力的线条,层次分明的构图,以及以绳丝图案为摹本的纹样,均在暖白色釉层的掩映下相得益彰,其工巧富丽的程度,可谓冠绝当世。定窑还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窑场,在一些定窑瓷器上常见刻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食官局正七字”、“寿德”、“华宛”、“奉华”、“聚秀”、“德寿”、“慈福”、“寿成殿”、“昜定”、“凤华”、“会稽”等字样的铭款,多达15种之多,这在宋代瓷器上 是极为罕见的。
    据考证定窑瓷器铭款中以刻“官”和“新官”字居多,仅1985年西安北郊火烧壁出土“官”字款的瓷器就达33件。1969 年,河北定县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基和净众院舍利塔基出土 “官”和“新官”字款的瓷器有17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也有数件“官”字款器物收藏,主要是盘、碗、水丞、罐等器物。流散到国外的也有数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国内外带“官”字款器大约有80 件左右。有人认为这些“官”字款器是辽官窑的产品、但是,自从河北定县两座塔基出土了大批“官”字款器后,学术界统一了观点,认为“官”字款白瓷是定窑产品,当年定窑中部分作坊被皇室或官府征用后,为防止与民用器物相混,刻“官” 字以示区别。与同时期器物相比较,这些“官”字款器制艺都相当精细,属于精品范畴、已明显具备宫廷用瓷的标准。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官”字款器物大多出于五代末到北宋前期的墓葬之中,出土地点有辽宁、内蒙、河北、陕西、湖南及北京等地,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窑址内,北宋前期地层中也曾出土有“官”字款残片,而金代墓葬、窑址及清宫传世品中均未发现“官”字款器物。目前所见“官”字款器物主要以碗居多,此外还有洗、盖罐、圆盒、水丞、净瓶、盏托,以及皮囊壶、海棠式杯等,其中有许多精美极致的器物。如上海博物馆藏一件白釉荷叶式洗,仿佛一片被风吹卷的荷叶,叶脉清晰可见,釉面洁白细润,底部刻“官”字。如此生动形象的造型,实为定窑瓷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此外,辽宁省博物馆藏一件镶铜口划花洗,洗心划双凤穿花纹,底刻“官”字款。另一件出自河北定县静志塔基中的与此洗相同的器物,底部墨书“太平兴国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施主男弟子吴成训钱卷拾足佰供养舍利”。塔基中出土的这件洗,一方面对塔中出土瓷器的烧制时间提供了下限时间,另一方面也大致可以确定带“官”字款瓷器的烧制时间。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带官字款定窑白瓷上,口沿部位还常镶有金属箍,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定窑白瓷口沿无釉的缺陷,起到美观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模仿金银器皿,提高器物的身价。在定窑其他未书官字款器物上,这种现象也存在。因为唐宋时期上层社会喜爱金银器饰,并以此作为权势的象征。《资治通鉴》上曾记:“非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里之家,毋得金器具,用因银钿者毋得涂金。”《宋庆元仪制令》中也曾记:“非四品以上及宗室近戚,器不得用金镂。”《宋会要稿•职官》中提到,宋代手工业作坊中设有所谓的“錂作”,宋人洪迈更确切说:汴京城内有装镶陶瓷金属钿的店铺。通过以上这些文献记载说明,定窑白瓷器以金属釦嵌,主要是起到代替价高难求的纯金银器皿的作用,它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而刻“官”字款器物则为皇室宗亲所用。宋太平老人在《神中锦》一书中,将定窑白瓷与蜀锦、浙漆、吴纸等各地名产同列为天下第一。195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辽驸马堇曾出土一件刻“官”字款花口白瓷盘,盘口足处均镶鎏金边,说明精美的定窑白瓷器也曾是北宋政权向辽国作交易的物品,即以 名贵的瓷器换取和平,而辽驸马将此件白瓷盘殉墓,同样说明它的珍贵程度。定窑白瓷除了大量“官”字器外,还有“新官”字款器,器物较“官”字款少,主要器形为葵花口盘和碗。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一些器物上还见刻有“尚食局”、“尚药局”的字款,刻“尚食局”的器物比刻“尚药局”的器物多、均为大型盘类。河北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的一件刻“尚食局”款的云龙纹大盘,刀笔流畅,龙纹清晰可见。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查定窑窑址时,也采集到几片刻“尚食局”款的标本。而“尚药局”款器物目前见到的仅为一种直口平底盒,盒外壁自右向左横刻“尚药局”3字。宋宣徽院下曾设六局:“尚药”、“尚食”、“尚辇”、“尚醒”、“尚金”、“尚衣”,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馐之事,“尚线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还设有膳工及医师,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刻有“尚食局”字款的器物,是“尚食局”专用器皿,而刻有“尚药局”字款的器皿,则是“尚药局”专用。此外流散到英国的一件定窑白瓷碗上,还见刻有“食官局正七字”款,“食官局” 一词不见于宋、辽、金三史职官志,究竟为何处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窑址曾采集到一件刻“五王府”款的碗残片,为北宋时期定窑为王府定烧的瓷器,五王是东平郡王赵德文,他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封王,庆历六年早逝,此碗年代大约1044到1046年之间。
     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刻“昜定”款碗,“昜”是“阳”古体字、“昜定”是否可以解释为曲阳定瓷之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一件三瓣叶形盘,底刻“会稽”款。五代时期吴越王钱氏统治地区属会稽郡,此盘为吴越王钱氏定烧之器。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1978年,浙江临安县吴越王钱宽墓也曾出土 “官”、“新官”款白瓷14件,其中一件海棠式高足杯造型仿越窑青瓷式样。早在五代时期吴越王钱氏就曾向后唐、后周、后晋称臣进贡,入宋以后又贡北宋政权,至使数量相当大的越窑青瓷流入北方,对北方瓷器生产产生影响。如定窑白瓷刻划花纹饰,汝窑青瓷的裹足支烧等。而北宋政权又将定窑白瓷作为赏赐品赐给吴越王钱氏,使南北名瓷得以广泛交流。
     定窑瓷器上的铭文,有些是在烧窑前刻在坯足上,如“官”、“新宫”、“昜定”、“尚食局”、“尚药局”等;还有些铭款是器物运到宫廷后,由宫廷玉工后刻。如上海博物馆藏一件素白釉折腰碗,底刻“凤华”,另一件折腰碗底刻“奉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镶铜口花瓣口洗,洗内心刻划一朵盛开荷花,底足刻“聚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盘心刻划团螭纹,底足刻“寿成殿”,此外还见有“寿德”款碗,“华宛”款莲花纹碗,以及刻“慈福”、“禁宛”、“德寿”等字样的器物。
     这些铭款都与南宋宫廷建筑有关,且字体大体相同仿佛出自一人之手。“德寿宫”即南宋宫殿名,位于南宋大內北望仙桥东,绍兴三十一年建造,高宗赐以德寿宫名,并将其作为自己当太上皇处所。《续资治通鉴》载:“绍兴三十一年,太子即位,太皇即驾之德寿宫。”“慈福宫”也是南宋宫殿名,它是吴皇后的居处。《兰亭博议》上记:“吴皇后即慈福太后、亲翰墨,尤爱兰亭,作小楷一本流传内外。”关于“德寿宫”、“慈福宫”这两处宫殿,在《舆服志》一书中也有记载、其曰:“奉上则有德寿宫,重华宫、寿康宫,奉圣母则有慈宁宫、慈福宫、寿慈宫。”此外“奉华”2字也是南宋宫殿名,指奉华堂。奉华堂是德寿宫的一座配殿.为高宗宠妃刘婉容所居。刘贵妃喜爱书画.并刻有“奉华堂”印一枚,她还曾在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上,铃盖“奉华”小印一方,那些刻有“奉华”字款的器物.当年也许就陈设在奉华堂内。除定窑白瓷外,在汝窑、钧窑等器上也都发现过“奉华”字样,字迹工整同出宫廷玉工之手。刻“奉华”铭文的器物大约是在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以后刻上去的,至迟不会晚于淳熙十四年(1187 年),因为这一年刘贵妃已离开人世。
     定窑白瓷上之所以刻写南宋宫殿名称,与南宋时期偏安江南的社会背疑以及南宋宫殿建筑有关。宋室南渡后宋高宗于建炎三年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定都。关于在临安定都一事,”明清《挥尘余话》一朽有如下记载:车驾初至临安,霖雨不止,叶梦得言'州治屋宇不多,六宫居必隘窄’。上曰:'亦不觉窄,但卑湿耳,然自过江,百官六军皆失所,朕何敢求安’。
     它说明在当时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临安条件虽然不好,但有安身之所高宗已经十分满足了,或许在他心中只将临安当作暂居之处.并未想到会在此终老一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南宋宫殿建筑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行在所录》书记:建炎间,高宗至杭,命内臣杨公弼,徐康国创行宫,务使简约,去华饰,逍祖制也。《舆服志》一书也提到:“宫室汴京之制,侈而不可以训.中兴服御惟务简省,宫殿尤朴。”南宋宫城与北宋宫城规模虽大体相仿,但面积要小多了,许多宫殿合并为一。如北宋东京城内的垂拱、大庆、文德、紫宸、祥曦、集英六个大殿在南宋临安宫城内合并一处.《行在所录》 中记:凡上寿则曰紫宸殿,朝贺则曰大庆殿,宗祀曰明堂殿,策士则曰集英殿,四殿皆即文德殿,随事揭名。
    出于这种原因,南宋宫廷用瓷在一些器物上刻写宫殿名称,是为了不至于造成混乱,做到随事而用。
     瓷器上的铭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特征,铭文的内容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状况,它的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同步。瓷器上带铭文的器物,目前发现最早始于东汉,以墓葬出土的青瓷谷仓、虎子、油灯、壶、罐等冥器居多。其铭文内容主菱是记录器物制作的年月、墓葬人姓名、以及一些祈福求祥内容。隋、唐、五代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瓷器上的铭文内容较前有了更新,除纪年款外在唐代长沙窑器物上,还出现了写有专业作坊或工匠姓名的款识。宋金时期瓷器上铭文内容更加丰富,磁州窑器物上常常题写宋、金两代流行的词牌、曲牌、还有题写商业广告性质铭文等。定窑白瓷上的铭文内容,又将器物的使用与分类作了严格规定,特别是对供奉宫廷的器物,作了明确标注,为人们了解宋朝宫廷生活以及宫殿建筑,提供了非常准确珍贵的资料,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是开一代先河之作。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青釉刻莲瓣纹龟心碗
五代?北宋  高5厘米 口径11.8厘米 足径4.4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灰白,底足露胎,呈赤青石色。釉淡绿色润泽,有密集的开片。碗敛口。弧腹下收,小圈足,采用刻花和划花技法,口下饰弦纹一道,外腹饰两重莲瓣纹,碗内中心附一小龟,盛水后似龟游于水中,匠心独运。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双耳贴像炉
北宋  高5.7厘米 口径8.5厘米 腹径9.2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釉匀白柔和,垂釉明显,近足部及足无釉。敛口,鼓腹下收,窄圈足。口沿附有环耳,根部贴有兽面铺首,两耳之间各贴七个佛弟子双手合十像。造型古朴庄重。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五足熏炉
北宋  高6.8厘米 口径11.7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胎白质细。釉白净润泽,聚釉处有细密的气泡。宽沿直唇,深直腹,平底。外腹贴饰五朵丰满的宝相花,其间有五兽足与宽带环形底相连,将炉身高高托起。兽面怒目圆睁,形象威严,造型端庄稳重,落落大方,是件不可多得的定瓷珍品。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双耳贴像炉
北宋 高7.1厘米 口径8.7厘米 底径5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密坚致。釉白莹润。采用堆贴技法,大口短颈稍外卷,腹中部鼓起,下腹斜收为平底。口外附有两个对称的环形耳,耳际间各附贴七尊佛像。造型秀丽,纹饰古朴。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莲纹双耳炉
北宋  高5.9厘米 腹径9.5厘米 底径5.3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釉面匀净,洁白莹润,垂浆泪痕闪绿,足底刮釉。采用划花、剔花和堆贴技法。广口外撇,短颈,上腹鼓,下腹斜收为平底,口外附有两个对称的环形耳,耳根部饰有三个大小不等的铆钉型小圆饼,其下剔八个单层变形的莲瓣,其间勾勒轮廓线,瓣内有相等的叶脉纹。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官”款洗
北宋  高4.9厘米 口径15.9厘米 底径10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 白 质 细 , 釉 白 莹 润 , 通 体施釉。平沿,腹微鼓,下腹收折为平底,大圈足外撇,足内刻一行书“官”字。毛足粘有垫沙。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柳斗杯
北宋  高5.6厘米  口径8.6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坚致。釉白泛青,芒口。采用模印和划花技法。圆唇,口沿饰宽带弦纹并竖划六组皮线纹。直腹稍鼓,底内凹。腹满印柳条编织纹,形似柳斗,形象逼真。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白釉金装口“官”款盘
宋  高3/口径10.7/底径5.9厘米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青釉瓜棱长颈瓶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白釉金装“官”款洗
宋  高3.6/口径/9.7足径8.1厘米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波浪纹法螺
北宋  高12.3厘米 通长19.3厘米  1969年月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为佛教法器。造型仿天然海螺。壳为螺旋状,中心耸起锥形体,喇叭口。尾端有吹孔,侧面有一小圆孔用以调节音量和节奏。胎白而厚重,质地细腻。釉色洁白透明,垂釉泛青,尾部无釉。通体饰波浪纹,形态逼真。佛教谓:“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应是定窑承做的特种产品。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白釉花口高脚盘
宋  高10/口径14.8/底径7.9厘米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官”款花式盏托
北宋  高7.5厘米 口径9厘米 足径7.8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薄质细。釉白匀净,闪青,有垂浆泪痕,芒口毛足。五曲花瓣形高足盘上接一深腹碗,侈口,下腹稍鼓,折为平底。盘弧形翘起,高足外撇,内划一行书“官”字款。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龟
北宋 高3.8厘米 长8.8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龟体呈圆形,小头、缩颈、龟首上扬,双目挑作粟粒状;鼓腹中空,短尾曲卷,龟口留有烧造所需的出气孔。沿龟甲边缘贴塑四只圆饼形龟足。龟背划刻六棱形龟甲纹。腹部中心划刻十字形图案,十字的每一边又对应划出弧线,空隙部位饰水波纹。龟背满釉,腹部无釉,胎质白细,釉色凝厚莹润。造型精巧,胎体轻薄,整体可浮于水上。为宋代初期定窑工艺瓷的佳作。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花瓣形“官”款蝉 纹盘
北宋 高3厘米 口径10.3厘米 底径5.8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坚致细腻,厚仅0.2厘米。釉白莹润,外底无釉。采用划花和按压技法。口腹成六曲花瓣式,折为平底。内底满划两只展翅飞翔的蝉纹,蝉间饰卷云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底部划一行书“官”款。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绿釉水波纹净瓶
北宋  高18.2厘米 底径5.2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低温绿釉陶器。胎色黄质疏松。釉面满布冰裂纹,积釉处呈深绿色,足底露胎。瓶小口,长颈上细下粗,颈中部有一相轮形圆盘,颈下半部刻斜线弦纹,肩部戳圆圈状花纹,并饰弦纹,腹部以跳刀法刻饰回旋的波浪纹,肩侧塑盘口流,与瓶腹相通。圈足稍外撇。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黄釉鹦鹉壶
北宋  高15.6厘米 口径2.3厘米 足径6.3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陶胎呈黄褐色,质粗松。通体施黄釉,釉色黄而莹润亮泽。作鹦鹉形,鹦鹉立于覆盆状底座之上,以堆塑、刻划技法制作。勾喙为壶流,双目圆睁,头顶饰流苏。背负一长颈注,注口圆唇外翻,注颈与鹦鹉背之间安半环柄。鹦鹉体态肥壮,长尾稍翘,篦划羽纹,胸部饰斜格纹宽带,又在柄端附贴装饰。圈足底面墨书“鹦鹉”二字。形象生动逼真,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是北宋低温釉陶精品。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黑白釉轿
宋  高15.3厘米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刻字瓶
北宋  高13.9厘米 口径5.6厘米 足径6.6厘米。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厚,釉白泛灰,圈足露胎。瓶为圆鼓腹,小直颈,子母口,带盖。圈足稍外撇,肩饰弦纹。腹部刻有行书题记十三行五十九字“舍利主僧两瓶舍利西草土住人男弟子妻张氏侄男陈留男弟子陈知绪妻氏女菩萨女儿儿佛至道元年(995)四月日弟子岩记”。是定窑产品中刻铭最长的器物,为佛教信徒专门做施入地宫盛放舍利的奉佛品。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
北宋  高60.9厘米 腹径19.1厘米 底径10.1厘米  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瓶细长颈,颈中部出沿,颈上部为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圆肩、鼓腹,卧足。肩部饰三重覆莲纹,一侧塑有龙首短流,龙首高昂,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缕龙须。上腹刻缠枝花卉,下腹刻仰莲四重。刀法犀利,线条流畅,具有浅浮雕效果。定窑产品以小型器物为主,大器十分少见。此件器物形体高大,造型隽秀,装饰华丽,为定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桃形钮盖罐
北宋  高18.6厘米 腹径12.7厘米 足径6.8厘米  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釉白莹润匀净。采用堆贴和划花技法。桃形高蒂纽,器盖犹如覆置的浅腹碗,内壁无釉,器口周围凸起一周带纹。腹饰凸弦纹二组,纹饰简练,上腹较鼓,下腹内收,卧足。造型别致,是北宋初期的定窑珍品。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
北宋  高19.7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8.9厘米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坚质细洁白,釉白莹润,积釉处泛黄。采用划花和镶嵌技法。口呈喇叭状,长颈,颈饰弦纹。肩饰菊纹,腹饰三重仰莲纹,有叶脉。足底露胎,大圈足。瓶口配置卷枝钮鎏金银花盖,中心饰覆叶纹。采用锤蹀和錾凿技法,以鎏金银片镶圈足。白瓷银装,显其雍容华贵。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
北宋  高19.7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8.9厘米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坚质细洁白,釉白莹润,积釉处泛黄。采用划花和镶嵌技法。口呈喇叭状,长颈,颈饰弦纹。肩饰菊纹,腹饰三重仰莲纹,有叶脉。足底露胎,大圈足。瓶口配置卷枝钮鎏金银花盖,中心饰覆叶纹。采用锤蹀和錾凿技法,以鎏金银片镶圈足。白瓷银装,显其雍容华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