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分类: 描金紫砂。文玩 |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古陶瓷文物展(下)



































































































































青釉刻莲瓣纹龟心碗
五代?北宋 高5厘米 口径11.8厘米 足径4.4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灰白,底足露胎,呈赤青石色。釉淡绿色润泽,有密集的开片。碗敛口。弧腹下收,小圈足,采用刻花和划花技法,口下饰弦纹一道,外腹饰两重莲瓣纹,碗内中心附一小龟,盛水后似龟游于水中,匠心独运。


定窑白釉双耳贴像炉
北宋 高5.7厘米 口径8.5厘米 腹径9.2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釉匀白柔和,垂釉明显,近足部及足无釉。敛口,鼓腹下收,窄圈足。口沿附有环耳,根部贴有兽面铺首,两耳之间各贴七个佛弟子双手合十像。造型古朴庄重。


定窑白釉五足熏炉
北宋 高6.8厘米 口径11.7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胎白质细。釉白净润泽,聚釉处有细密的气泡。宽沿直唇,深直腹,平底。外腹贴饰五朵丰满的宝相花,其间有五兽足与宽带环形底相连,将炉身高高托起。兽面怒目圆睁,形象威严,造型端庄稳重,落落大方,是件不可多得的定瓷珍品。



定窑白釉双耳贴像炉
北宋
高7.1厘米 口径8.7厘米 底径5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密坚致。釉白莹润。采用堆贴技法,大口短颈稍外卷,腹中部鼓起,下腹斜收为平底。口外附有两个对称的环形耳,耳际间各附贴七尊佛像。造型秀丽,纹饰古朴。



定窑白釉莲纹双耳炉
北宋 高5.9厘米 腹径9.5厘米 底径5.3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釉面匀净,洁白莹润,垂浆泪痕闪绿,足底刮釉。采用划花、剔花和堆贴技法。广口外撇,短颈,上腹鼓,下腹斜收为平底,口外附有两个对称的环形耳,耳根部饰有三个大小不等的铆钉型小圆饼,其下剔八个单层变形的莲瓣,其间勾勒轮廓线,瓣内有相等的叶脉纹。




定窑白釉“官”款洗
北宋 高4.9厘米 口径15.9厘米 底径10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
白 质 细 , 釉 白 莹 润 , 通
体施釉。平沿,腹微鼓,下腹收折为平底,大圈足外撇,足内刻一行书“官”字。毛足粘有垫沙。


定窑白釉柳斗杯
北宋 高5.6厘米 口径8.6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坚致。釉白泛青,芒口。采用模印和划花技法。圆唇,口沿饰宽带弦纹并竖划六组皮线纹。直腹稍鼓,底内凹。腹满印柳条编织纹,形似柳斗,形象逼真。




白釉金装口“官”款盘
宋 高3/口径10.7/底径5.9厘米

青釉瓜棱长颈瓶




白釉金装“官”款洗
宋 高3.6/口径/9.7足径8.1厘米



定窑白釉波浪纹法螺
北宋 高12.3厘米 通长19.3厘米 1969年月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为佛教法器。造型仿天然海螺。壳为螺旋状,中心耸起锥形体,喇叭口。尾端有吹孔,侧面有一小圆孔用以调节音量和节奏。胎白而厚重,质地细腻。釉色洁白透明,垂釉泛青,尾部无釉。通体饰波浪纹,形态逼真。佛教谓:“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应是定窑承做的特种产品。


白釉花口高脚盘
宋 高10/口径14.8/底径7.9厘米



定窑白釉“官”款花式盏托
北宋 高7.5厘米 口径9厘米 足径7.8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薄质细。釉白匀净,闪青,有垂浆泪痕,芒口毛足。五曲花瓣形高足盘上接一深腹碗,侈口,下腹稍鼓,折为平底。盘弧形翘起,高足外撇,内划一行书“官”字款。





定窑白釉龟
北宋
高3.8厘米 长8.8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龟体呈圆形,小头、缩颈、龟首上扬,双目挑作粟粒状;鼓腹中空,短尾曲卷,龟口留有烧造所需的出气孔。沿龟甲边缘贴塑四只圆饼形龟足。龟背划刻六棱形龟甲纹。腹部中心划刻十字形图案,十字的每一边又对应划出弧线,空隙部位饰水波纹。龟背满釉,腹部无釉,胎质白细,釉色凝厚莹润。造型精巧,胎体轻薄,整体可浮于水上。为宋代初期定窑工艺瓷的佳作。



定窑白釉花瓣形“官”款蝉 纹盘
北宋
高3厘米 口径10.3厘米 底径5.8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胎白坚致细腻,厚仅0.2厘米。釉白莹润,外底无釉。采用划花和按压技法。口腹成六曲花瓣式,折为平底。内底满划两只展翅飞翔的蝉纹,蝉间饰卷云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底部划一行书“官”款。


定窑绿釉水波纹净瓶
北宋 高18.2厘米 底径5.2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低温绿釉陶器。胎色黄质疏松。釉面满布冰裂纹,积釉处呈深绿色,足底露胎。瓶小口,长颈上细下粗,颈中部有一相轮形圆盘,颈下半部刻斜线弦纹,肩部戳圆圈状花纹,并饰弦纹,腹部以跳刀法刻饰回旋的波浪纹,肩侧塑盘口流,与瓶腹相通。圈足稍外撇。

定窑黄釉鹦鹉壶
北宋 高15.6厘米 口径2.3厘米 足径6.3厘米 1969年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陶胎呈黄褐色,质粗松。通体施黄釉,釉色黄而莹润亮泽。作鹦鹉形,鹦鹉立于覆盆状底座之上,以堆塑、刻划技法制作。勾喙为壶流,双目圆睁,头顶饰流苏。背负一长颈注,注口圆唇外翻,注颈与鹦鹉背之间安半环柄。鹦鹉体态肥壮,长尾稍翘,篦划羽纹,胸部饰斜格纹宽带,又在柄端附贴装饰。圈足底面墨书“鹦鹉”二字。形象生动逼真,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是北宋低温釉陶精品。





黑白釉轿
宋 高15.3厘米







定窑白釉刻字瓶
北宋 高13.9厘米 口径5.6厘米 足径6.6厘米。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厚,釉白泛灰,圈足露胎。瓶为圆鼓腹,小直颈,子母口,带盖。圈足稍外撇,肩饰弦纹。腹部刻有行书题记十三行五十九字“舍利主僧两瓶舍利西草土住人男弟子妻张氏侄男陈留男弟子陈知绪妻氏女菩萨女儿儿佛至道元年(995)四月日弟子岩记”。是定窑产品中刻铭最长的器物,为佛教信徒专门做施入地宫盛放舍利的奉佛品。







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
北宋 高60.9厘米 腹径19.1厘米 底径10.1厘米 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瓶细长颈,颈中部出沿,颈上部为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圆肩、鼓腹,卧足。肩部饰三重覆莲纹,一侧塑有龙首短流,龙首高昂,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缕龙须。上腹刻缠枝花卉,下腹刻仰莲四重。刀法犀利,线条流畅,具有浅浮雕效果。定窑产品以小型器物为主,大器十分少见。此件器物形体高大,造型隽秀,装饰华丽,为定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定窑白釉桃形钮盖罐
北宋 高18.6厘米 腹径12.7厘米 足径6.8厘米 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白质细。釉白莹润匀净。采用堆贴和划花技法。桃形高蒂纽,器盖犹如覆置的浅腹碗,内壁无釉,器口周围凸起一周带纹。腹饰凸弦纹二组,纹饰简练,上腹较鼓,下腹内收,卧足。造型别致,是北宋初期的定窑珍品。



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
北宋 高19.7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8.9厘米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坚质细洁白,釉白莹润,积釉处泛黄。采用划花和镶嵌技法。口呈喇叭状,长颈,颈饰弦纹。肩饰菊纹,腹饰三重仰莲纹,有叶脉。足底露胎,大圈足。瓶口配置卷枝钮鎏金银花盖,中心饰覆叶纹。采用锤蹀和錾凿技法,以鎏金银片镶圈足。白瓷银装,显其雍容华贵。




定窑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
北宋 高19.7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8.9厘米1969年定州市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胎坚质细洁白,釉白莹润,积釉处泛黄。采用划花和镶嵌技法。口呈喇叭状,长颈,颈饰弦纹。肩饰菊纹,腹饰三重仰莲纹,有叶脉。足底露胎,大圈足。瓶口配置卷枝钮鎏金银花盖,中心饰覆叶纹。采用锤蹀和錾凿技法,以鎏金银片镶圈足。白瓷银装,显其雍容华贵。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