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舞蹈剧场NDT 当代芭蕾的“分界线”
(2017-12-07 18:54:25)
标签:
芭蕾芭蕾舞 |
当代芭蕾的“分界线”
编舞界的“夫妻档”
出身英国、现年48岁的保罗·莱福德在2011年出任NDT新艺术总监。和基利安一样,他早年在英国皇家芭蕾学院受训,1985年被基利安发掘入NDT2团,后入1团成为驻团编舞家。“基利安是天才,能在他身边得到帮助,能与他产生差异和争论,都让人获益良多。我们俩很像,但是,我们后来走出了各自的道路。”莱福德说。
1989年,莱福德与里昂为NDT2团编了首支芭蕾,后渐为舞团编舞40余支,以“夫妻档”编舞家的身份打出名号。与“导师”基利安不谋而合的是,莱福德在编舞上是常凭直觉编舞之人。在莱福德看来,作品编完便意味着命运的完结,缺点也可以是一种美,“所以我并不追求创作完美的作品,这也正是创作之所以奇妙的部分原因。”
五部NDT新作
基利安在任时常邀请世界各地的编舞家来团编舞,此次随团来沪的28位舞者,便将集中呈现五部风格不一的作品。
莱福德和里昂合作编舞至今25年。即将上演的《轻轻地,我走了》创作于1994年,灵感源自20世纪英国流行乐坛传奇艺人麦特·蒙洛的同名歌曲,作品由箱子里的双人舞开始,男舞者代表触感,女舞者代表第六感以及人的神秘,借空间、灯光和箱子戏剧化地呈现恋爱关系中的局限、交融与分离。《动·静》则是二人今年1月世界首演的新作。伴随着当代作曲家马克斯·李希特用弦乐线条营造的忧郁意境,7位舞者用肢体展现离别、转变的过程,女主角由这对编舞家的爱女担当。
跟随NDT十多年的法国舞者兼编舞麦迪·沃勒斯基将带来《房间》。作品缘起于对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在春天献祭仪式上的思索,塔伯特量身定作了音乐,沃勒斯基则编排出一套仪式感强烈、近乎异教式狂热的动作,展现急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NDT签约编舞克里斯朵·派特编排的《一个人的回声》,灵感源自诗人马克·斯特朗德的《冬日诗行》,舞台深处雪花飞落,焦点由一个延展为一群,充盈着力量和动感;德国编舞马可·戈克一直擅长黯黑、隐喻、神秘、荒诞等主题,亦善于制造惊喜让观众啧啧称奇,今年1月世界首演的《你好,地球》,是其为NDT编排的首部作品。
目前,NDT拥有逾600部舞蹈剧目。对舞团发展和风格把握,莱福德显然有着明确的标准,“编导要传达的主题非常明确,即这就是我、我的审美、我的语言。”他邀请编舞家合作也有两个要求——他要有让观众在大幕拉开的那一刻便为舞台氛围、情感和特质一震的能力,其次,他必须是国际舞蹈界的风向标。
前一篇:浅谈芭蕾舞的外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