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8-12-07 06:44:2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学校   刘莹

       教学目标

       1.深入文字,细细咀嚼,体会金字塔的外观宏伟和结构精巧,以及了解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

       2.学习课文中所使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3.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重点

       1.深入文字,细细咀嚼,体会金字塔的外观宏伟和结构精巧,以及了解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

       2.学习课文中所使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揭示主题。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2.师: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埃”字的写法。在书写的时候,土在做部首时第三笔横变成提,最后写撇、捺,这样就美观了。师继续完成板书。

      3.师:请同学们写一写“埃”字。

      4.齐读课题。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那么,课文中有一句引领全文的句子,给我们简单、准确地概括了金字塔的特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3—5自然段,找一找,并划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告诉我们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

     2.请学生读一读划出的句子。

     3.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4.师小结:金字塔的特点是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师边说边板书:外观宏伟 结构精巧。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写埃及金字塔宏伟的语句,请同学们在下面划上横线,写金字塔精巧的语句在下面划上波浪线。

     2.请学生读自己划出的语句。

     3.课件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理解“摩天大厦”。

     4.请学生读一读这句话,要求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金字塔真的很高很高。

     5.先指名两位学生读,师进行点评,再指导朗读,然后齐读,师再次点评。

     6.课件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座塔高146米多。

     要求学生自由轻声读,思考第一句话的后半部分能去掉吗?为什么?

     7.学生交流。

     8.师小结:说得很有道理。不能去掉,如果去掉,我们就不会想象出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了后半部分,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高度。

     9.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学生回答,师随机板书:作比较。

     10.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这种方法使用的好处。

     11.课件出示: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

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读。

      1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3.请学生找出表示数字的词语,并交流。师随机板书:列数字。

      14.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它在课文中使用的好处。

      15.师小结:是的,列数字说明方法让我们具体、真切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占地面积大,所需石块多,从而进一步感受到金字塔的外观宏伟。

      16.请学生读描写金字塔精巧的语句。

      17.课件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并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18.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9.想一想,金字塔为什么这么精巧呢?学生交流。

      20.师小结:对,原因就在这,每一块石头都磨得很平整,砌得那么紧密。要知道那可是四五千年的古埃及,生产力是相当低下的,要打磨平一块石头是非常困难的,要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心血呀!所以,建造金字塔是一件异常艰苦、异常浩繁的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课文上这样告诉我们:课件出示: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两句话,思考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21.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

      22.师小结:的确,是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无数血汗才筑起啦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古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

      23.过渡:刚才我们细细地领略了金字塔的外观宏伟和结构精巧,那么,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学习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板书:建造方法。

      四、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想一想在没有现代工具,如火车、起重机等条件下,230万块巨石是怎样运过来的,又是怎样砌到146米多的高度呢?请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运石。

      3.想象“木撬”是什么样子的?并交流。

      4.思考:既然有了木撬,修路又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交流。

      6.请学生补充建造方法,读一读自己找出的语句,并进行交流,师随机板书:砌塔。

      7.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两种方法。如果读懂了,同桌俩人可以用自己的文具进行演示。合作演示后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

      8.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

      9.思考:通过4、5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古埃及人怎么样?

      10.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

      11.小结:是啊!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的奇迹,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让我们带着对古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金字塔还有很多谜未解开,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去读一读《金字塔未解之谜》这本书,说不定我们有些同学将来能解开其中的谜呢。

       六、板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外观宏伟    作比较

                                                                                                                   勤 劳

                                                                        结构精巧    列数字

                                                                                                       运石

                                                                        建造方法                              智 慧                

                                                                                                        砌塔

      七、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方法来学习文章内容,这样,学生便有了较清晰的学习思路,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随机点出说明方法,避免了单纯地分析说明方法,更便于五年级学生接受。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烦琐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学生感受深刻,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 卓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理解建造金字塔的部分时,我让学生在读懂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同桌俩人合作探究运石、砌塔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刘莹个人简介
后一篇:赞美爱心耐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