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窦初开时如朝露般易逝的爱慕——顾城《雪人》赏析

(2020-07-02 10:01:52)
标签:

杂谈

文化

随笔

分类: 评论

在你的门前

我堆起一个雪人

代表笨拙的我

把你久等

——————————

你拿出一颗棒糖

一颗甜甜的心

埋进雪里

说这样才会高兴

——————————

雪人没有笑

默默无声

直到春天的骄阳

把它融化干净

————————

人在哪呢?

心在哪里呢?

小小的泪潭边

只有蜜蜂。

《雪人》是当代“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1982年2月的写成的一首现代诗。全诗只有四节,十六句,非常短小。这首诗语句简约,深刻体现了中国诗歌简隽、委婉、含蓄的传统风格。大致做到了偶数行押韵,但是也不拘泥。每节尾字押韵。

诗歌选取了两个意象,即“雪人”和“棒糖”。这两个意象有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那种美好的、甜蜜的却又短暂的事物,都和青春期之前的懵懂少年有直接关联。

第一节,“雪人”代表笨拙的我,说明我是羞怯的,不知如何或者不敢表白自己(对心仪的女孩)的情感。

第二节,“棒糖”意象出现,这是一个很绝妙的意象。大家都知道,棒糖是和孩子的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年男女表达好感或者交往的意愿通常会送对方领带、电影票、鲜花之类的礼物。而诗歌中的你拿出的是“一颗棒糖”,而且第二句直白的说代表“一颗甜甜的心”,此处可以理解为棒糖是心形的。但我以为,更好的理解应该是好感、朦胧的爱慕之情。但是第三句更有意思,棒糖不是送给堆雪人的“我”(那样似乎太直白了),而是埋进雪里。说明诗中的“你”也是羞怯的,矜持的。

从这些分析可知,诗歌描摹的感情发生在十一二岁的尚未到青春期的孩子之间。

第三节,“雪人”代表的我,终究没有表白(没有笑,默默无声)。最终,任由春天的骄阳“把它融化干净”。这是说,某种缘由的变故(例如升入不同的学校、某一方的搬迁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我的那种情窦初开时的朦胧地对那个女孩的爱慕消逝了。

第四节的艺术感染力最强,点明了诗歌主题,即这首诗歌是对情窦初开时的朦胧的相互爱慕之情的追忆。眨眼间,那个特殊的年龄段就一去不复返了,那少年时代的美好的、一尘不染的、纯真的爱恋也永远消逝了。“雪人”不见了,“棒糖”代表的心在哪里呢?——他们都无影无踪了。“小小的泪潭”句语带双关,字面理解为“雪人”融化后的小水汪,以泪潭名之,表达了对青梅竹马的爱没有结果的痛惜之情。最后一句“蜜蜂”采花是春天的景象,也喻回首往事时的夹杂着伤感的甜蜜之情,将之入诗,就像蜜蜂采蜜一般。

这首小诗以有形之物,描摹无形之感情,意象和情境贴合精妙。在现代诗中,实属第一流的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