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与立德传承弘扬以人为本人文精神
(2019-01-03 11:23:34)
标签:
敬德与立德传承弘扬以 |
敬德与立德
中华文化自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 “敬德”,形成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被古人奉为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原则,亦以“立德”为“大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
而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以及民众个体而言,敬德、立德,传承、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显极为重要。
首先,要树立仁慈,善济好施的人文思想。仁慈,即人道仁爱伦理,其内涵直接体现了对人及其生命的尊重、价值的认同、命运的维护,是人文思想、精神诠释,也反映出一个的德性品行,敬德、立德,多行善事,要求我们在他人面对灾难、困苦时,心怀大德,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乐于助人帮困解难,善立其本,传承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精神。
其次,要树立尊重社会公德良俗的人文素养。敬德、立德,是个人发展之根本,也是个人自我思想教化和修行。社会交往中要有礼貌、诚恳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活习俗、遵守社会公德,守规则、讲秩序、讲文明、的基本素养。
再次,敬德,立德是国家兴盛的法宝。自夏商以来,当权者宣扬“君权神授”,是以“敬神”,而周公则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至此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重人事观念。周公以其“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推动了周王朝的昌盛。“敬德”始终是当权者必须谨记的规则;纵观中国历史,有“德”否,事关仕途命运,项羽,举兵抗秦,为百姓民生,心怀大德,而大胜秦军。但后期却自矜功伐,欲以蛮力经营天下,结果落得乌江自刎,这说明“以德治天下”、“德行天下”,无德政衰人亡。
总之,“立德以修身,敬德以治国”,无论是个人的前途命运,还是国家兴衰成亡,都离不开个人的品德修养。敬德、立德,是立国做人之根本,传承弘扬人本人文化、人本精神,是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