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名师课堂,促专业成长——《分数的初步认识》听课有感

(2020-10-20 19:29:59)
分类: 教育随笔
         今天下午,我们全体数学老师听了俞正强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俞老师的课没有华丽、高端的课件展示,只用几个月饼模型就把分数导引出来。他先出示两个月饼,一个月饼,半个月饼,小半个月饼,开始,先让学生尝试着用数学表示,并问学生从什么时候学会的?半个月饼有的同学用0.5表示。然后俞老师问:这半个月饼怎么来的?从哪里来的?学生说两个人要吃一个月饼的时候。怎么分?有的学生说了平均分。有的说两半,有的说两块。这时俞老师强调两半与两块的区别。然后问学生这半个怎么表示?一条线表示分成两半,2,表示分成2半,1表示从中取出一块,就是1/2。(此时可以让学生拿出纸片折一折,然后涂一涂,这样学生对1/2会理解的更好一些)
  
  那现在看一看这块怎么表示?有的说1/4,有的说1/3,俞老师又放了一块月饼,现在一个月饼已经有了大部分,于是有的同学从1/4改为了1/3。学生根据上面学习的经验,说明1/3的意义。然后又从1/3引申到1/4,2/3。俞老师问学生分数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分数是在分物的过程中产生的。
  
  本课给我的思考如下:
  
  教学要从学生的熟悉的事物入手,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复制到创造,在熟悉的情景中通过复制已有的经验和再现已学的知识直接解决问题,逐渐达到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不要急于求成,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我们平时,总是急于给学生讲几分之几怎么表示,如何区分,而忽略了它的本质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讲完之后,俞老师都会问:还有什么问题吗?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世上许多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开始时的合情推理。从学生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出结果。例如从从1/3引申到1/4,2/3。
  
  教学过程要注重数形结合,利用月饼就是形,分数就是数。后面的练习中也出现三个不同的图形,都用1/4表示。这也是数形结合。
  
  在评课的过程中,许多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李进行老师用专业的数学语言对本节课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使我深受启发,让我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哪些意识呢?
  
  第一,准确解读教材,树立教材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在解读教材时要做到知识结构清晰、思维结构严谨、教学结构有层次性。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既要有横向比较又要纵向联系,准确把握知识点在各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经历思维过程,使学生形成思维结构。
  
  第二,把握学习本质,树立学生意识。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是教师服务的主要对象。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意识,充分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给足学生思考时间,逐渐学习团队引领,互动质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给足思考时间,做到深思熟虑,组建学习团队,引领学生互动质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立足学科特点,建立素养意识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事件的高度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将生活现象抽象成数学现象,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把学生陪养成有数学眼光的观察者。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隐性思维的显性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地表达,让学生从生活语言表达过渡到数学语言表达,最后上升到符号语言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素养。
  
  “教不专,师之惰”无论是生活还是教学,只有深入地探究它,才能感受它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