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有温度的教育》摘录

(2020-02-14 20:32:21)
分类: 美文摘抄
  一,《课堂上不规整的可爱》
      你的主场你做主
     不需要整齐的掌声和笔直的坐姿
    孩子,笑出来
王老师的课给我的是什么?是王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他通过孩子的举动走进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的情绪,体验孩子的感受,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关注点,调整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孩子的理解,最后实现对课堂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老师不能仅仅考虑自己希望教给学生什么,更要时时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了解教育。
第三辑  怎样对待孩子
1.《理发师的教育经》
  我们的学校在教育中不断地教孩子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给他们制定了无数条条框框,却很少让他们看到希望。这些条条框框只是我们成人的要求,孩子们并不认可,因为他们是被动的、无奈的。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2.《爱、慢、欲——教育的三字经》
   教育是爱的事业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欲的体现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教育者只有拥有爱才会有育人之心。教育只有慢下来,对人才会有真正的帮助。教育只有点然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才会真正有效。
3.《给教育侧个身》

  目前学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精细化管理”,我们很难看到教育的“真容”,甚至连教育的痕迹也很难觉察。
  教育需要管理,管理是为了教育。
  教育很难物化,更难以固化,所以很难在较短时间里展示“功力”。而管理不但看得到也摸得着,既有模式又有程序,可学可用,且有鲜明的个显形象,很容易认可。其实,管理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时通过学校管理能够了解学校的教育状态。但不要因为教育需要管理,就用管理替代教育,更不要忽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教育的核心是人。有的教育者把教育过程中的事作为关注目标,眼中只有事,而没有人。  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时过于重视形而缺少对神的重视,校长、教师大多看重事而较少关注 人。
教育的路被挡住了,大家应该侧身给教育让一下路。
4.《管理与教育》
  管理 与教育的错位,首先表现 为教育目标与教育路径的错位。教育是目标,管理是路径,如果没有教育,管理就毫无意义。  
管理 与教育的错位还表现为要求和需求的错位。
长期以来,教育给予孩子的是教师要求的、学校要求的、家长要求的,而不是他们自己需要的。

  管理 与教育的错位也体现为“面子”与“里子”的错位。重形式、好面子是当前一些学校的一大特色。
我们是要管理需要的教育,还是要教育需要的管理?这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5.《每一分都值得珍惜》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在于帮助,在于启示。可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想让所有人都变成“标准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学优生。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优生吗?
 只有营造一个尊重人的选择氛围,才能让教育远离功利,回归本质——引导、帮助和启示。
每一分都有同样的价值,其价值在于学生为此努力过、迷茫过、高兴过,愿我们能平等地尊重每一分。
6.《能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老师是好老师》
老师是教学生“学会”还是教学生“会学”?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值。教与学是相互的,但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学生“学会”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学,我们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
教师是教学生“不会的”,还是教学生“学不会的”?
“学不会的”是经过自己努力仍然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如果这样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帮助,学生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答案。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学不会的”的问题,而不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会的”问题。
  教师是想办法让学生会听,还是想办法让学生会问?会听和会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递进关系。没有会听,就很难会问。在现实教学中,好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会听,而忽视或淡化了学生会问。然而,会听的学生最多是一名很棒的模仿者,而会问的学生则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原创型人才。听只是知道、了解、选择,问则是质疑、思考、追究。
7.《学习是一种生活状态》
   学习是什么
  学习如同吃饭、穿衣一样,是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学习如同出门整理衣服,做一些简单的修饰。
学习如同朋友小聚、闺蜜闲聊、散步跳舞一样,是生活的情趣
 为什么要学习
只有物质生活的人,只有一条生命。如果 你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那么你就有两条生命。
学习是为了自己快乐生活,而不是为了活着。学习是为了快乐生活而不是活着,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它是一项自利的活动。
怎样学习
第一,随性即依据你的兴趣。
第二,随真。就是要真学和学真。
真学就是要信。有人说,我看了好多书,也听了很多讲座,可就是记不下来。原因是什么?不是你的记忆力弱,更不是你智商低,而是你不信。
 学真是指学有效的东西。学真就是学有效的东西。
第三,随缘。
 所谓缘,是指心里的东西。随缘是指根据自己的感受把握学习内容、状态和方法。
学习,是终身必修课;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需要学习,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状态吧!
8.《学校因何而美》
学校的美在于放而不乱
什么是课堂?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无知”的天堂。说它是“无知”的天堂,是因为课堂因求知而存在,因质疑而存在,因交流而存在,因体验而存在,因生长而存在。只有宽容课堂上的“无知”问题、“无知”疑问、“无知”言行,甚至错误的心态,课堂上才能真正存在求知、质疑、交流、体验和生长。
时下,好多课堂是“有知”课堂。“有知”课堂立意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立足于老师是教者,学生是学习者,定位于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的传授,而没有考虑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承认课堂是师生探究和共学互助的过程。
  学校的美在于“规”而不在于“统”。教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保障。但我们不能因为学校教育需要规范、秩序而采用简单的、千篇一律的大一统式规范——统一的课堂、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考核、统一的言行等。我们需要的是教育需求的管理,还是管理需要的教育。我们应该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条例进行追问,追问它们为何而定、可不可以换、可不可以不要、是否真的有效果。
学样的“规”不是为了“统”,不是用“形”的“统”替代教育的“实”的内涵,而是为教育需求提供基础性保障。
学校最美的地方在于创造、创新,也就是求新、求变。学生爱动、爱说、爱闹、爱幻想是学校变的原因。学生求变就会带动学校的革新与创新,就会带来学校的变。
教育即生长,生长即改变。
学校的股海在于学校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人,有老师的身影,有学生的身影,学校的美在于学校里充满着活生生的人和事。
      学校之美源于学习美,学校之美源于交流美,学校之美源于互助美,学校之美源于明理美,学校之美源于改变美。
9.《只要拿起书就是成功》
 阅读分为需求性阅读、需要性阅读、习惯性阅读和随意性阅读。
  习惯性阅读让我走进了阅读世界,也让阅读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性阅读才能真正称为学习。
随意性阅读应该是阅读的最高级别好似管理 中的无为而治
阅读给我带来了思考,带来了的反问,带来了追问,带来了清醒与充实,同时也带来了成长与变化。

“教育为什么不说‘不’?教育要向外界说不,教育要向教育万能化说不,教育要向教育责任说不,教育要向妖魔化说不,一个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业如何能够有益于社会?一个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群体如何去帮助、引导、启迪别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