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摘录
(2020-02-14 20:32:21)| 分类: 美文摘抄 |
王老师的课给我的是什么?是王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他通过孩子的举动走进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的情绪,体验孩子的感受,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关注点,调整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孩子的理解,最后实现对课堂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老师不能仅仅考虑自己希望教给学生什么,更要时时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了解教育。
第三辑
怎样对待孩子
1.《理发师的教育经》
2.《爱、慢、欲——教育的三字经》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教育者只有拥有爱才会有育人之心。教育只有慢下来,对人才会有真正的帮助。教育只有点然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才会真正有效。
3.《给教育侧个身》
教育的核心是人。有的教育者把教育过程中的事作为关注目标,眼中只有事,而没有人。
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时过于重视形而缺少对神的重视,校长、教师大多看重事而较少关注 人。
教育的路被挡住了,大家应该侧身给教育让一下路。
4.《管理与教育》
管理 与教育的错位还表现为要求和需求的错位。
长期以来,教育给予孩子的是教师要求的、学校要求的、家长要求的,而不是他们自己需要的。
我们是要管理需要的教育,还是要教育需要的管理?这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5.《每一分都值得珍惜》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在于帮助,在于启示。可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想让所有人都变成“标准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学优生。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优生吗?
每一分都有同样的价值,其价值在于学生为此努力过、迷茫过、高兴过,愿我们能平等地尊重每一分。
6.《能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老师是好老师》
老师是教学生“学会”还是教学生“会学”?
教师是教学生“不会的”,还是教学生“学不会的”?
“学不会的”是经过自己努力仍然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如果这样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帮助,学生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答案。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学不会的”的问题,而不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会的”问题。
7.《学习是一种生活状态》
学习如同朋友小聚、闺蜜闲聊、散步跳舞一样,是生活的情趣
只有物质生活的人,只有一条生命。如果 你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那么你就有两条生命。
学习是为了自己快乐生活,而不是为了活着。学习是为了快乐生活而不是活着,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它是一项自利的活动。
怎样学习
第一,随性即依据你的兴趣。
第二,随真。就是要真学和学真。
真学就是要信。有人说,我看了好多书,也听了很多讲座,可就是记不下来。原因是什么?不是你的记忆力弱,更不是你智商低,而是你不信。
第三,随缘。
学习,是终身必修课;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需要学习,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状态吧!
8.《学校因何而美》
学校的美在于放而不乱
什么是课堂?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无知”的天堂。说它是“无知”的天堂,是因为课堂因求知而存在,因质疑而存在,因交流而存在,因体验而存在,因生长而存在。只有宽容课堂上的“无知”问题、“无知”疑问、“无知”言行,甚至错误的心态,课堂上才能真正存在求知、质疑、交流、体验和生长。
时下,好多课堂是“有知”课堂。“有知”课堂立意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立足于老师是教者,学生是学习者,定位于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的传授,而没有考虑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承认课堂是师生探究和共学互助的过程。
学样的“规”不是为了“统”,不是用“形”的“统”替代教育的“实”的内涵,而是为教育需求提供基础性保障。
学校最美的地方在于创造、创新,也就是求新、求变。学生爱动、爱说、爱闹、爱幻想是学校变的原因。学生求变就会带动学校的革新与创新,就会带来学校的变。
教育即生长,生长即改变。
学校的股海在于学校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人,有老师的身影,有学生的身影,学校的美在于学校里充满着活生生的人和事。
9.《只要拿起书就是成功》
随意性阅读应该是阅读的最高级别好似管理 中的无为而治
阅读给我带来了思考,带来了的反问,带来了追问,带来了清醒与充实,同时也带来了成长与变化。
“教育为什么不说‘不’?教育要向外界说不,教育要向教育万能化说不,教育要向教育责任说不,教育要向妖魔化说不,一个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业如何能够有益于社会?一个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群体如何去帮助、引导、启迪别人。”
前一篇:关照一下发涩的眼睛
后一篇:当别人看不见你的时候——回首岁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