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和现实总会有难以预料的差距。2号我一看试卷,这题太简单了,几乎都练过,当时我在心中窃喜。3号批改完试卷,我差点晕倒了。有一部分同学的分数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呀。例如:史力睿同学,平时考试一般在扣两三分,这次考了89分。胡晨赫同学平时一般在90多分,这次才得了70多分。孙君瑶同学一般在七八十分,而这次却考了50分。
这三名同学是三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比如:史力睿同学平时测验都是第一个交卷。一般的同学一张试卷30多分钟,他一般是不到20分钟,做完之后,我让他检查,他总是说检查好了,都对了。但是遗憾的是他每次总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满分与他也总是擦肩而过。像他这样做题快的同学每个班都有三五个,但是他们都不是最认真、最细心的同学。
胡晨赫同学代表的是那些像蹦极一样忽高忽低的同学。经常抄错数,这次又把67抄成了64。和他犯同样错误的还有高熔泽,我就纳闷了:7和4很像吗?不像一个娘生的呀,咋就两人都把7看成了4呢?他上课回答问题也挺积极。我感觉他掌握的应该不错。平时小测验还可以在90多分,而一到期中、期末考试就会像股票一般暴跌。
孙君瑶同学代表了一部分似乎有“见忘症”的同学。昨天你给她讲过的知识,到了今天她已经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经常问她一句话:“你早晨吃什么饭呢?”她会微笑着说:“忘记了。”想一想:她连吃在嘴里的东西,不到两小时就忘记了,何况对没有咀嚼的知识呢?我还经常问她的另一句话:“你为何没写作业呢?”(因为十次作业她有8次不写。)她会微笑着说:“俺妈没有告诉俺。”“你妈没有告诉你,老师不是告诉你了吗?”她只是笑笑而无语。听说她妈是瑜伽教练,天天晚上上班,没有人陪她。“你爸呢?”她常委屈地回答:“他就天天看手机,也不管。”
孙君瑶这50分的确让我出乎意料,也让我非常生气,全校就三个不及格的,她就是其中之一呀。我把她请到办公室,微笑着说:“你知道自己得了多少分吗?”
她笑着回应道:“50”
“那你妈怎么教训你的?”
“她说俺几句。”
“说什么?”
“俺忘记了。”她继而微笑着说:“俺哥哥才得了42.”她说完竟流露出一点自豪感。
“那你比你哥哥强呀!我知道你不笨,但是你需要再用心一点就好了。你看一看,这看图列算式,是不是考试前我刚给你讲过呀?”
她点点头。然后我说:“你把试卷先拿好了,别让其他同学看到,要是让大家知道了,他们会笑话你的。老师给你保守秘密。但是假期里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暑假后追上其他同学,好不好?”她美滋滋地点点头跑走了。
看着她欢快的背影,我本来抑郁的心情竟然舒畅了。分数虽然重要,但是分数又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诚实、善良、勤奋、正直等优良的品质。此时我又想到前几天在一班发生的一件小事不小的事。男生小贤竟然偷偷地在另一个男生小奇的杯里撒尿,并且和牛奶掺合在一起。幸亏让其他同学发现,否则要是让小奇喝了怎么办呢?班主任很生气给家长发了信息。家长起先说:不可能呀。随后又说:他的孩子一定是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没有办法了,才想到这个办法的。班主任建议让小贤还小奇一个杯子。结果好几天过去了,家长就不让带杯子来。小贤还说:“我家杯子多的是,我妈说就是不给。”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使分数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