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雯
(2022-06-07 10:06:41)阿雯
阿雯是云南哈尼族女孩,黝黑的皮肤,一双会笑的眼睛,轻声微徐的话语,让我忍不住偷偷多打量了她几眼。我的脸面顿时有些火辣辣的,定是她的目光扫视了我,此时,面红耳赤的我喃喃自语,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这是大一新生见面会上的交流,以无地自容开始,以尴尬搓手落幕,交往权且告一段落。
从豫南的乡里考上北京的大学,虽远隔千山万水,我依旧土里土气,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带到了课堂。蹩脚的普通话,每每回答问题时的窘迫表情,必然会吸引同班同学的注意,而阿雯就是其中之一。她来自云南,普通话虽不标准,但女孩子婉转的表达也会吸引别人的同情和关注,这里面包含了一种呵护或者关照的意味。但是对于一个男孩而言,这可能成了班级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闲暇时的谈资,善意的哄笑,让我愈加窘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从此之后,图书馆的角落就成了我搁置孤独心灵的“圣地”,沉浸在书籍的世界,度过了一个个白天。
阿雯有要好的室友,经常见到她和同学说说笑笑地走过窗前,偶尔抬头,会发现她们的神情是那么愉悦,让人羡慕三两好友的融洽。孤独笼罩着我,唯有书籍陪伴,我努力把自己的思绪圈禁在书的世界,唯恐它偷偷溜出来。一段漫长的煎熬,让我终于从书籍的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曾经囿于乡村闭塞生活中的视野也逐渐扩展开来。知识蕴含力量,内心的羞涩逐渐被淡化,初到大城市的那种不适感慢慢消失了,头顶阳光普照,自信代替了惶恐,日渐灵活的舌头也让乡土版的普通话不再那么蹩脚,可以顺利和同桌交流了。
阿雯适时坐在了我的前面,虽非同桌,却也交流无碍,我面红耳赤的窘迫自然而然地消退,代之而起的是交流的熟络。阿雯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身上带有哈尼族女孩的天真和淳朴,说话时的眼眸是清澈的、无垠的,我有种瞬间跌落村头池塘的感觉,内心的小鼓咚咚响。面对这种无暇,我有一种焦灼的犯错感,暗暗恼怒自己的猥琐,随着时日流逝,渐渐明白这是一种男女爱慕之意,纯属情理之中,无需自我惭愧。
青春的光阴是无痕的,在静悄悄地度过,漫谈、嬉笑、静思、伏案……学期结束又开始,一切过得波澜不惊。回眸,与阿雯的同学生活度过了一半还要多,入学时的陌生感消失得无影无踪,再见时也能脱口而出自己的请求,是那么的自然、流畅,没有一点做作和娇羞。
熟络之后的攀谈,必定深邃且深远,阿雯和我都谈到了彼此的家乡。我记忆中的家乡平淡无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午的一碗面条能让人打饱嗝,拾掇锄头下地,日落西山返家,一切好似水到渠成,一成不变。阿雯谈起她的家乡,有点兴奋,眼前仿若有山的突兀,岭的俊拔,葱郁的丛林,美味的山珍,还有山歌的悠长。我的思绪随着飘飞到了岭之巅,山之峦,看山间小溪潺潺,听丛中鸟鸣啾啾,沉浸在雾气朦胧的山谷,请阿雯唱起邀约阿哥的山歌,沉醉不知归路。
心有所思,行有所归。阿雯毕业之后要回乡!传闻终于落地,犹如靴子打包进了行囊之中。失落笼罩在我心,重重又重重,郁郁又寡欢。面上的笑容是僵硬的,口中的祝福也是勉强的,躲避成了消愁的最佳选择。那一段时间,我把自己隐藏在图书馆的犄角旮旯里,任时光在眼前流淌,一切仿若凝滞。从初识时的陌生到离别时的不舍,犹如热与凉、冰与火的交错,历经颠簸和击打,才能淬炼成真金。毕业前,忙碌繁杂,对前途热切追逐,离别的伤痛暂时被抛到了脑后。
一别经年,残存在心底的记忆越发明晰。阿雯清澈的眼眸、灿烂的笑容、温婉的性格,丝丝缕缕,沉淀在心底。伤感别离,还有无法脱口而出的“爱你”,渐渐被时间磨砺熨平。少年纯情,犹如阿雯家乡纯粹的星空,闪烁星星一颗颗,在浩瀚夜空眨眨眼,调皮地俯瞰东西,寻找着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