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炭翁

(2019-02-25 11:12:34)
标签:

教育

文化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 炭 ,伐 薪 烧 炭 南 山

︱ ︱ —  .  — — — — —

满 面 尘 灰 烟 火 ,两 鬓 苍 苍 十 指

︱ ︱ — — — . ︱ ︱ — —  . .

卖 炭 得 钱 何 所 营?身 上 衣 裳 口 中

︱ ︱ . — — —  — — —  .

可 怜 身 上 衣 正 ,心 忧 炭 贱 愿 天

— — — — —  — — ︱ ︱ ︱ — —

夜 来 城 外 一 尺 ,晓 驾 炭 车 辗 冰

— — . . .   ︱ ︱ ︱ .

牛 困 人 饥 日 已 高,市 南 门 外 泥 中

— — . —  — — — —  .

翩 翩 两 骑 来 是 ?黄 衣 使 者 白 衫

— — ︱ ︱ —  — — ︱ ︱ . — —

手 把 文 书 口 称 ,回 车 叱 牛 牵 向 北。

︱ ︱ — —   — — . — — .

一 车 炭,千 余 斤,宫 使 驱 将 惜 不

. —  — —  — — . . .

半 匹 红 绡 一 丈 绫,系 向 牛 头 充 炭

. — — . —  ︱ ︱ — —  .

题解和大意

 白居易在元和四年(809)任左拾遗时写了《新乐府》五十首,《卖炭翁》是《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作者表明这首诗的旨意是“苦宫市也”。宫市,就是中唐以后皇宫派太监直接向民间采办货物,实际上是变相掠夺老百姓的财物。“苦宫市也”就是老百姓为“宫市”所苦,被“宫市”坑害。描写烧炭老人谋生的困苦,就是《卖炭翁》的主题。《卖炭翁》的结构,可以分为三段。头八句是第一段,介绍卖炭翁的状况,他烧炭的地点、外型和内心活动都写到了,特别是外型:两鬓、十指、灰尘满面,单衣不能御寒,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二段是中间四句,写运炭的艰难,在大雪盈尺的寒天,把一千多斤的一车炭从终南山运到长安,从天亮一直忙到中午,牛困人饥,在泥中稍歇。第三段是最后八句,写太监及其爪牙,抢夺了老人的炭,把炭车牵向北面的皇宫。太监拿出“半匹红绡一丈绫”,来抵这一千斤炭的价值。到这里全是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悬念是:卖炭翁这一年靠这一点“钞”和“绫”可怎么活下去呢?烧炭、运炭、夺炭是这首诗的三部曲,“烧炭”的辛苦,“运炭”的艰苦,是明写;“炭车”被夺后的痛苦,没有直接写,留给读者去思考。

吟诵说明

    《卖炭翁》的吟诵,是采取叙述的调子,基本是一字一顿,平缓地叙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他的这个调子和《十五从军征》有相通之处,二者的感情都是悲惨的,但是《卖炭翁》的感情有所控制。整个吟诵调的调式、旋律很简单,注意平长仄短的规则,套用七言绝句的“二四四二”的格式吟诵,几乎一学就会。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1、师:同学们,唐朝是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最负盛名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王白居易。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那时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所以,他的作品中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比较多。)

2、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这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跟随白居易来认识一个人——

      (指课题,生齐读。《卖炭翁》)

 3、师: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这首诗歌写的是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汉。)

   :你怎么知道课文写的是一位老汉呢?

(从字看出来的,我查过字典,“就是老汉的意思。)

4、师:非常正确!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让我们一同随着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卖炭翁》这首诗歌,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当中的生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生自由读古诗。

2、师:这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听老师来为你们讲述。

(教师示范吟诵)

3、师问:古诗与现代文有哪些不一样?(富有节奏感、意思深奥······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读懂古诗,我们要多吟诵几遍。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吟诵两遍)

4、师:孩子们,读了《卖炭翁》,你知道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吗?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烧炭、卖炭)

师:哪几句写了烧炭?(前两句)哪几句写了卖炭?(后两句)  

三、学习方法,感悟诗情

1、学习方法一——读懂意思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课件出示)

1)师:我们先来学习烧炭部分,看看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老人烧炭的地点和老人的外貌)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发现的?

2)师:这两句是写烧炭,但是它告诉我们怎样烧炭了吗?那么你又是怎样知道老人烧炭很辛苦的?(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的。)

3)老人苦在哪?模仿老师吟诵一下,找一找。(学生吟诵)

a、生: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生活艰辛。伐薪:砍伐当柴烧的树木。课文中的意思是砍伐能烧炭的树木。烧炭:是对木柴进行特殊的烧制,使它发生变化而成为燃料。我从这两个词语中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上山砍伐树木,砍完树还要搬运,截成段,最后还要烧成炭,这种劳动多么繁重啊?所以我觉得他可怜!

:你能结合重点的词语来体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老师听明白了,是卖炭翁艰苦的劳动让你觉得他可怜。

: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烧炭的工序其实很复杂。要把截成段的木材周围铺上杂草,隔绝空气点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封闭炭窑,只留一个排气孔。干柴要连续烧四昼夜,湿柴要连续烧七昼夜。为了保持稳定的火温还得日夜不停地添火、巡视,一大堆柴也只能烧制成一点点木炭。而这些工作都是由一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完成。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卖炭翁,你真是一位可怜至极的老人!

:卖炭翁,你一个人能受得了吗?能熬得住吗?

:你来吟诵,吟出卖炭翁的无奈!

:你来吟诵,带着你的感受吟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苦。

:卖炭翁的艰苦生活让我们觉得他可怜,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一起吟诵这句诗,把这位让人怜惜的老人的苦和累也一同展现出来。

 (生吟诵这句诗。)

:对这句诗,还有补充吗?

b、生:南山:终南山,那里山高林密,荒芜人烟,常有豺狼出没,在这种环境中还要这么艰苦地劳动,我感觉他十分可怜!

:秋风瑟瑟,树叶落尽,你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日近黄昏,北风呼啸,你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月黑风高,豺狼嚎叫,你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多么凄苦的画面,多么可怜的老人!还有哪一句也让你吟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C、生: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这句诗中看出了卖炭翁的可怜。满面尘灰的意思是由于烧炭的工作特别脏也特别累,所以卖炭翁看起来满面灰尘。烟火色就是由于他长期受烟火熏烤所以皮肤变成了黑黄色。

:是啊,你让我们看到了蓬头垢面的卖炭翁,脸上满是贫穷的颜色,的确可怜。还有补充吗?

d、生:我从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看到卖炭翁简直太可怜了。

:知道指的是哪儿吗? (耳朵前边的头发。)

:那两鬓苍苍呢? (指耳朵两边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了。)

:老师我来补充。我还从十指黑中看到他十分可怜。十指黑的原因是由于他长时间烧炭把十指都染黑了。从他的头发和手指的颜色我看出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日夜不停地烧炭,所以我觉得他可怜。

:体会得不错,带着你的感受吟诵一下这句诗。 (生吟诵这句诗。)

e、师:(屏幕出示这句诗,师指着烟火色”“苍苍3个词。)这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乌黑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如果说前面两句的场面是远景的话,那么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的则是一组以颜色为代表的卖炭翁肖像的特写镜头。诗中虽然没有从正面介绍卖炭翁的劳动场面,却通过对人物肖像的刻画使我们感受到了他每天伐薪烧炭的艰辛和岁月刻在脸上的痕迹。生:我从烟火色”“十指黑感受老人烧炭的辛苦。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通过反复吟诵,慢慢就读懂了古诗的意思,吟诵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2、学习方法二——合理想象

1)师:我看大家都有了读诗心得了。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卖炭翁的艰辛、可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一边听老师吟诵,一边想象此时此刻,老人正在南山中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学习方法三——诵出感情

1)通过想象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卖炭翁的艰辛与无奈,你能通过吟诵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吗?

2)学生自己试着吟诵出感情。

3)指名吟诵,吟诵出感情。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读懂意思,合理想象,诵出感情的方法学习了前半部分,接下来我们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古诗的后半部分。

四、运用方法,自学古诗

出示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学习方法一——读懂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用?是为了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他卖炭只是为了能穿上衣服,填饱肚子。

:这是个设问句,我们来读好它。女生吟诵问句,男生吟诵答句。(生吟诵。)

:老人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高昂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要求简直低得可怜,只为了穿衣吃饭,仅此而已。

:(低沉地)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2:这是一句千古传诵的佳句。之所以成为佳句,是因为只要你读起它,就会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再吟诵一下,是哪个词语触动着你的心弦?

:“这个词触动着我的心弦。从这个单字中我能看到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多可怜啊!

: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祈盼的却是更无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风雪,为什么?

:他担心天气如果暖和的话,炭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他祈盼寒冷的天气是因为这样的天气炭销售得好。

: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

::是希望,盼望,奢望。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他奢望把炭都卖出去。这一忧一愿,饱含着卖炭翁多少辛酸与无奈。)

2、学习方法二——合理想象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畅谈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学习方法三——带着感情吟诵

:我们的心也和可怜的卖炭翁一样备受煎熬。他曾经在艰苦的环境里辛苦地劳动着,坚强地生活着,心中在不断地祈祷着,所有的希望都在升腾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记住这位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卖炭翁吧! (生一起吟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假如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能卖上好价钱吗?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四句诗是节选的前半部分,(课件出示《卖炭翁》的全文)这是卖炭翁的全文,读一读,谁能告诉我卖炭翁的炭卖掉了吗?(指名读。)

:没有。他的炭被官吏抢走了,只换得了半匹红纱一丈绫

2、师:(配乐动情地描述。)是啊,卖炭翁终于盼来了一夜大雪,天还没有亮,他就把这一冬天里所有烧好的炭装进了牛车里,跋涉在风雪中向长安城奔去,几十里的山路,他一口气走完。可是,在集市南门外歇脚的时候,连牛带车被两个宫吏强行牵走了。这凝结着卖炭翁血汗的一车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只换取了皇宫里的半匹红纱一丈绫,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这就是1 600多年前封建统治下的唐朝可怜的卖炭翁凄苦的人生。诗人的笔悄然而止,然而我们的心海却波涛澎湃。

我们仿佛看到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卖炭翁衣衫褴褛, 步履蹒跚,一边走一边抹着眼泪。

:我们仿佛听到了——:在狂风呼啸声中,卖炭翁凄厉而绝望的哀嚎,他哀叹自己的命运,他哀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专横跋扈。

3、师:这就是封建社会中无数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愤恨统治阶级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北宋诗人张俞这样写道: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北宋诗人范仲淹这样写道: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唐代诗人李绅这样写道: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师:孩子们,让我们再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缅怀敢为民而歌,诗为民而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

  (生一起吟诵古诗《卖炭翁》。)

板书设计:

卖炭翁  

读懂意思     苍苍、十指黑

合理想象     衣正单、愿天寒     艰苦、可怜

诵出感情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蒹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