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去散步,都会从梅山坡顶的东山小学门口经过。校门口墙上写有陶行知一句著名的治学格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一句治学格言勉励了不少学子。我当中学生时,还曾将这句格言抄写在书签上,使用至今。说起陶先生这句格言还与陶先生的两次改名有关。
陶行知(1891-1946)当代著名教育家。原名陶文濬,青年时因崇拜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而改名“陶知行”。后来的实践使他认识到应该“行而后知”。于是又改名为“陶行知”。
陶先生是安徽歙县人。我曾多次经过歙县,有一次专程去他家乡参观。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到处都是微派建筑。他创办的晚庄学校也曾建在那里。
陶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曾师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学成回国后,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积极推动平民教育运动。他是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民国十五年(1926年),陶先生发起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民国十六年(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提倡“教学做三合一”及推导“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劳苦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生存条件。
12·9运动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宣传全民抗战及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该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
陶先生一生注重教育事业,尤其在抗战时期,不顾自己多病,到处奔走。以致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病逝于上海。后归葬于南京燕子矶旁学区内。
2011年,我在南京长住期间,几次去燕子矾游玩。曾专程前往“陶行知事迹陈列馆”参观。并做了大量的笔记。
从陈列馆的文字中,透露出这个陈列馆还是在李鹏总理等多位中共高层的一再推动下才设立的。因为李鹏等人当时就在陶行知创办的学校里学习过。
众所周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陶行知的事迹淡出社会视野。以致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我在“陶行知陈列馆”中最大的收获是看到陶先生去世收殓前的石膏面膜和手膜。以及陶先生所撰大量英文手犒。
参观结束后,我还特意到陶行知的墓地凭吊。缅怀这位将毕生精力贡献于中国近代教育的杰出教育家。
陶先生一生著述颇丰,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和《行知书信》等存世。
不系舟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