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考究《说文解字》言“细,微也。从糸也,囟声”。细字本义是微、小之意。生活中,有很多细微之美让人留恋:
诸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丝”;“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一个细字,使得“树叶、丝雨、春风、泉水这些大千世界里景物风情,顿时变得温柔多姿,令人神往。
我们回想一个人、一段情,一些事,总是直接跳转到最经典的细节面前。而不是直接拉开完整故事的大幕。
因此在生活中,令人记忆犹新的,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印记。最能打动人心,也往往是细节的力量。
这好比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只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不用全盘描绘五官相貌如何如何,直接用一个“回眸”就写出她秒杀“六宫粉黛无颜色”的风华绝代。然后令“三千宠爱专一身”。
古人很重视细节,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细节是重要的。它在于从细微中获取。
老子所说:“必作于细”。故而“细作”,又成古代探子的一个专用词。《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陆德明释文:“谍,今谓之‘细作’”。《水浒传》第四十七回:“那老人道:‘你不见他说是宋江那里来的细作!’”
这是在提醒我们,要善于辨别看待问题。在关于大局的同时,不忽视细节之获得。追求远大目标的同时,不要忘记细微之处。
《淮南子》强调,要“见一叶落而知百岁之将暮”。后来演变为“一叶而知天下秋”。一下子“一百年”而“压缩到一个秋季”。也体现“变大为细”的过程。
意思是说每一个细节都应以大局紧紧相连,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这就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欲行大事,须从细小做起”。
不系舟 Non-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