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自“不系舟”微博《诤臣》

(2019-02-06 11:43:56)
标签:

杂谈

源自“不系舟”微博《诤臣》


       隋朝取代宇文周,隋文帝杨坚执政之初,国家初定。为发展经济,就“更铸五铢钱”一事。朝廷明令禁用前代古钱和民间私铸钱。但受利益驱使,仍一直有人以假乱真。
      那一年,“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以此牟利。被市舶司当场捕获并报有司。隋文帝下令,此二人“悉斩之”。
      赵绰闻知,以为此事属“轻罪重罚,量刑不当”。便向隋文帝进谏。
      绰进谏曰:“此(二)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
       赵绰说此二人“所坐当杖,杀之非法”。隋文帝显然怪他多管闲事。“悉斩之”原是出于朕之口,即使错了,也与你没有半毛的关系,这才会说“不关卿事”。
      谁知赵绰不依不饶地回答:你既然不嫌弃我“愚暗”,把我放在“法司”这个位置上。我就应当维护法律。哪怕是陛下想不按法律,不分轻重地随意杀人,我也守职有责,怎么能说与我无关呢?
      隋文帝告诫赵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这“大木”指的当然是隋文帝他自己。朕主意已定,不为你之进言劝诫所动。你就应当适可而止,知难而退。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赵绰选择的是进而不是退,我还希望能感动上天呢,何止是“感动大木?”
      隋文帝譬喻说,你既然知道这“羹”喝着烫嘴,就应当放下。这般紧追不舍的,难道想冒犯天子之威?这话说得相当重,但赵绰不管隋文帝怎么呵斥,都不肯退下。他相信自己的执着,能“精诚所至,金为开”。
      由于赵绰的再三坚持,再加上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如此,隋文帝不失为开明之君。
       赵绰这样没完没了,紧追不放。或许有人认为他是作秀。但作秀也要看对象,如果对方是暴君的话,那是非死不可。晚明的“廷杖”就不是作秀的秀场。
      我倒认为赵绰这样做或许加深了人们对“诤臣”的理解。即使是封建社会帝王专制的情况下,那朝那代都有诤臣据理力争的事例。
      中国封建社会越到后期越专制。到了晚明,暴君以“廷杖”相逼,诤臣乃前仆后继,不为所惧。奇怪的是,后来怎么反而会变成鸦雀无声?

      不系舟Non -moored boat
         延平梅山坡“府学书斋”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