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论级别的分辨

(2020-11-02 11:53:11)
分类: 我的交易

很多人对缠论中级别的概念不太理解,或者有些模糊,这样会造成对未来走势的空间与时间判断失误的问题。

     级别是根据自己对中枢的定义来的,比如说设定三根K线的重合部分为中枢,那么能够看到的K线图形中,最小的级别就是1分钟图中的十字星,再高一级别就是3根1分钟K线的重合。

     多数人之所以对级别模糊,其原因就在于对缠论中走势类型的概念分辨不清,缠论中,三段完成的走势所重叠的部分为中枢,问题就出在这走势中。

     一步一步分析

      第一,站在任何级别的角度,完成的走势类型是必然包含本级别中枢的。这就意味着完成的走势类型不可能是连续的跳空走势,或者没有三根以上K线重合的走势。以缠论来解读,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要有三段走势,中间一段的B是必须的。

     第二,对完成的走势类型的判断,这涉及到如何判断该走势类型是否完成,以及三段走势类型的级别是否相当的问题,第一个比较简单,走势类型在中枢构造完成之后随时可以完成,第二个问题,级别是否相同,因为某级别中枢是要求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5分钟走势与30分钟走势的重叠就不符合定义,也就是说构成中枢的三段走势必须是同级别的,这在理论上严格的说是要再次到该中枢的次级别来考察的,但这样会形成一个级别一个级别不断向下推演的问题,通常在实际操作中,会采用模糊的方式。比如某日线级别中枢,次级别的三个30分钟走势类型,分别为A、B、C,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A可以拆解为a1+a2+a3,B可以拆解为b1+b2+b3,C可以拆解为c1+c2+c3,具体的可以参照上证指数的年线中枢与季线级别走势。

     第三,很多人被缠论中“级别与某级别的图形没有直接关系”一句话搞晕了,片面的理解为30分钟级别中枢或走势与30分钟图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就错的比较离谱了。在图形中,日线级别的中枢在日线级别的图形上看是最明显的,缠论中的意思是要结合全文来看的,就拿上句话来说,1分钟走势图中也可以划分中年线中枢,这在理论上当然成立,但在实际应用中就无法应用。任何一个级别的中枢在比它级别低的图形中都可以明确的画出来,但在本级别图形中看的最为清晰。最简单的例子,30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有可能在15分钟上看是最清晰的,尤其体现在MACD上呈现出与三段走势明显符合的黄白线沉浮以及柱子的群组。在实际操作中,当然是看一目了然的图形更方便。

    第四,放大镜问题,这只是个比喻,在对股票走势的阅读中,放大镜的倍数基本上是按序递增的,比如说一个周线中枢,放大四倍后就是日线图形,再放大四倍就是60分钟图形,这样不断的放大下去,会使那个周线中枢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来。在周线图中,可能看到的就是十几根K线呈现出上下上的走势,而在放大后的日线级别图形中,就可以看出每一段的上、每一段的下、每一段的上都会有明显的三段走势,再放大,三段走势中的每一段就又呈现出来了。

    第五,级别是可以自定的,因为中枢是可以自定的,三段重叠为中枢是最合适的定义,两段重叠的次数太多,增加分析成本,四段五段重叠为中枢就比较少,不太实用小级别分析,本文开头说的最小中枢为1分钟图形上的十字星就是这个意思,但实际操作中基本上用不到。不同的中枢定义就会使级别产生不同的划分,两段重叠为中枢的话,六段重叠级别就上去了,而在原理论中要九段才可以。(陈秋明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