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平还是地球

(2024-08-25 14:26:32)
分类: 太阳广场

地平还是地球

钟阳

古人认为,天地永恒运动,由于光影作用,人的感觉,会形成不同的天地结构。浑天说属于鸡蛋型,盖天说则是属于飞碟型。从飞碟视角看地球,就会形成一个蒙字。易学讲天圆地方,以圆涵方,以方局圆。地方意味地平。地为小,天为大,所以,从局部讲,地平论是对的;从整体讲,地球论是对的。地球论确实有的方面要改进。比如海潮形成,古人早有研究,首先受月亮影响为大,其次太阳,最后二十八星宿,后二者对海潮影响也很大,绝非西方天文学说的仅受月亮影响。所以,卢肇的海潮赋,说海潮生成受月亮太阳影响,这比现代科学更为正解。地平论那种绝对上下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实是一种分别判断后的法执,是基于法执产生的误解,只能当作假设权宜,以方便观测。大道从来没有这种绝对上下观点,大道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的。如果有这种绝对上下,那么,大地下面的无限虚空如何成立?根据其所阴蚀下沉,大地下面当为无限的坚固之物才是。大地下面坚固之物不也必然掉到虚空中去么?这跟地平论攻击的地球上的水掉到虚空中又有何不同?万法唯心,坚与柔都唯在一心,上与下也唯在一心,所以地平论的绝对上下观是错误的。

细胞、鸡蛋与地球是同构的,细胞、鸡蛋为球形,地球也是球形,不可能是地平论说的那种上面一个平面,下面一个椎体形状。地平论有太多随意性想当然的漏洞。大地只有向收缩为一个球形,才最能在宇宙中保护自己。从道的角度,万物开始就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四周发展膨胀。反过来,又是从四周向内向中心收缩才能形成中心对外围的控制力。这种引力,即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和法则。至于地球与其它星球之间的引力,也是在场的作用下相互影响。这主要是电磁场了。既然如此,就不可能海潮的形成只是月亮的引力,应该还有太阳和二十八宿的影响。这在中国古代早已有研究。

浑天说才是比盖天说更为根本的天文思想,浑天说接近天地混沌一气,而盖天说明显是阴阳对立。浑天说也讲地平,与盖天说有共性,但浑为根本,地平只是限于生活中的派生。所以,地球说并非阿拉伯苦来亦阿儿子误读浑天说,“合地与海为一球”而创地球论,而是中国早已有之。

前汉武帝时落下闳能造浑仪观象制历太初历,未立新说,延圣王盖天传统不坏。浑天说不知始于何时何人,最早见诸记载者,有西汉末桓谭倡此说,杨雄初信盖天,后为桓谭所屈,遂转信浑天,并作“难盖天八事”以破盖天而申浑天。至于后汉,张衡专为之立说,着《灵宪》《浑天仪注》。《灵宪》曰:

...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八极之维,径二亿亿十万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已。谓浑天也。将覆其数,用重差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义,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

...天有两仪,天有两半也,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以儛道中。其可睹,枢星是也,谓之北极。在南者不着入地不见也,故圣人弗之名焉。此前并无浑天之说,而盖天论中只有北极星,无南极星也。浑象浑仪之南天极乃假想,当盖图之最外圈,故无实际之星与其对应。圣人弗名者,实因并无此星也,非因其不着不见也。

...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解释月光以及月相变化成因。...日之薄地,暗其明也。繇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大。方于中天,天地同明。繇明瞻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小。”

《浑天仪注》曰:“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地之下是水,水之下是气,气之下是虚空。”此明明已指出地球说,也与佛法小世界之基础依次是地轮水轮风轮以及无边虚空颇为一致。北极,为天之中心,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元史·天文志》“四海测验唯有大名(今河北大名附近),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其余地点皆或多或少也。”这里的三十六度当是洛阳出地度数。

以上两篇即是两千年来阐发浑天说的主要文献。此后郑玄、陆绩、蔡邕、葛洪、李淳风纷纷指责周髀算经之失,浑天遂压倒盖天,成为中国天文学主流观点。但《周髀算经》一直为钦天监天算传统研读不替,因而盖天说得以延续不绝。其实,有人说,从周髀算经中读出平论,这是误读。周髀算经的主要内容,是计算二十八宿星度,二十四气气度,最后建立星象节气度数表、历法表。周髀算经,首先就是从八卦出发,讲浑天总象,然后天圆地方。天圆用规算,地方用矩算。地平论,仅是一种局部的计算。有其适用性。究竟而言,《周髀算经》崇盖天说,是因为要从计算角度出发,所以从阴阳而论,是从术的层面考虑。浑天说是从道的层面而论述,两者不矛盾,可以互补。何况,持浑天说的都是一些修证与学术大德。崇盖天说的主要是王充等人。王充则是唯物主义断灭论者,本身境界不高。

盖天说的绝对上下,明显是一种对待观,不符合易道乃变化之道,大道乃无有对待的。究竟而言,宇宙只有相对上下,没有绝对上下,如有绝对上下,那这个绝对上下又是相对于谁而言?谁定的?

有人说,各种实测如以望远镜隔水观物、隔水发射激光、隔水拍摄远物照片等表明,水面乃标准平面无弧度。由此可判定,地平乃真实。这是把激光的光当成不受重力引力影响基础之上的说法。激光也是一种能量,不可能不受水、地球的影响而绝对平直。

“重力矢量绝对平行永不相交”,这个观点是难以成立的。重力必受大地影响。如果按地平说模式,那么,人处于不同的地域,他的体重的不同是否合符地平模式吗?

所谓曲率问题。有人说,环球航行可以说明地面是个圆盘,但是无法说明地面是个球体”,只能说,大地从局部观测象个圆盘,从宇宙而言则为球体。如果是球体就存在曲率。

为什么飞行员根本不需要经常向下调整机头?因为在飞行过程,引力与重力会使飞机自动调整机头方向。因为飞机飞到任何一个位置,要实现平稳,就得根据曲率自动调才行,否则就不合符平稳原则。而这一点是重力引力的合力自动调整所造成的,修道路不考虑曲率也同样如此。但飞机如果要进行超出引力重力作用范围之外的大调整,就得人为进行了。

地平论者问,为什么国际航班不存在任何一条南极航线?南半球纬度比较高的航线也是有的,只是没有北半球那么高,因为:1、南半球有人居住的陆地整体纬度偏低,两城市间的理论最短路线几乎不经过南极高纬度地区;2、南极附近就只有南极洲,不像北极附近还有不少城市和机场,如有意外还有机场备降。

地平论说,如果大地是球形,为什么在高山上看不到大地是孤形?崇尚盖天说地平论的王充写有《论衡》曰:“人目所见,不过十里”这正可破斥地平论观点。

在海面上观察日出日入,地平线附近太阳变大时真正的日出日入过程还没有开始,而日出的始点和日入的终点都是极小(小到眼刚刚能看见)。既然如此,就不能说太阳没有逐渐从海平面上升起或逐渐从海面下降的过程,因为眼睛所看到的距离有限。这同时适用 于观察帆船桅杆,虽然受眼视能力限制,并不能海边看到船的桅杆逐渐从海面升起,但并不能否定有此事实。

假设地球是平面的,为什么在澳大利亚看不到北极星。这是地平论无法回答的。已经有很多科考队穿越南极了,而且地球如果是圆盘,下面的椎体状的,那么地球上看月食就有可能是椭圆形或尖形的,但这与事实矛盾。

有人说,太阳落在地平面下,而是一种透视和视距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其实不完全如此。用地球论也可解释。

地平论的观点有也可取处,他们说,万有引力说并非解释行星圆形轨道运动所必须,电磁力完全可以作为更好的替代方案,实际上崇祯历书就是以电磁力来解释日月星的绕地转动的。这是如理的。

但是,西方即使早就知道了电磁力,仍然铁定要发明万有引力说,因为电磁力并不能颠覆传统重力说,不颠覆传统重力说,地球说就有绝大的漏洞难以填补。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或许重力本与引力方向合一。电磁力,重力与引力三者都是有关系的。因为大道归一,三者只能说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说明。某种意义上,引力即重力,重力受电磁力影响。以地球模式,引力指向地心,重力也必指向地心,所以,引力与重力是重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