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丁文创立于中国化成罗马语系欧洲的历史真相与重大意义

(2023-09-11 08:15:35)
分类: 历史文化

拉丁文创立于中国化成罗马语系欧洲的历史真相与重大意义

钟阳

长期以来很多人以为,古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语,拉丁文,拉丁语、拉丁文是意大利人的元语言。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世界上根本没有以拉丁语为母语的国家,只有罗马姆(罗曼)语系的国家,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罗马姆语意为罗马人的语言,所以也可以叫罗马语。拉丁语是梵蒂冈的官方语言,但是梵蒂冈国内乃至整个欧洲并无以拉丁语为母语或者日常能说拉丁语的人。实际上罗马人并没有被完全消灭,那么一种全民会说的主流语言怎么会彻底断根呢?

文行先生研究发现,拉丁文是17世纪后,西方传教士根据中国汉语规律创造的。这就对上面的提问有了答案:罗马教廷深知中国即伊甸园,立足汉语规律而创编拉丁文,包含了伊甸园文字规律。所以,把拉丁文作官方语言,代表了罗马教廷对中国伊甸园文化的继承。启蒙运动时的西方人认为,中国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和精神源头,所以,梵蒂冈认为把中国文化据为己有也是理所当然。

“《北堂书目》是按照不同的语言种类划分的。按照书目所示,依次分为:法文部分,收书709种;拉丁文部分,2426种:意大利文部分,409种;葡萄牙文部分,214种;西班牙文部分,126种;德文部分,112种;希腊文部分,55种;荷兰文部,23种;英文部分,18种;希伯来文部分,3种;波兰文部分,3种;斯拉夫文部分,1种及补遗2种。总汇上述各种语种图书《北堂书目》共著录外文图书5133册4101种。”(毛瑞芳,《〈北堂书目〉:记录西学东渐的重要文献》,《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总体而言,文献越多,来华越早;来华越早,文献越多。从“北堂藏书”中各种文字的文献多少看,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德文>希腊文>荷兰文>英文>。因此,拉丁文最早,其次法文……从这些文字所属国家地理分布看,根据数量多少看及其反映的时间早晚看,总体为从南欧到西欧到欧洲内陆。从耶稣会传教士16世纪末来华,而西班牙是耶稣会的发源地,耶稣会大本营在巴黎,耶稣会是支持罗马教廷中坚力量的,所以,最后拉丁文被伪造为古罗马的文字,并作为近代欧洲各国文字的共同源头。

文行先生发现,17世纪前拉丁字母根本不存在,拉丁字母不是传教士从欧洲带来中国的,而是在中国创造和演变出来的,先是汉语为拉丁字母标音,然后才有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所谓“拉丁”字母的名称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还不曾提到,由此可见,拉丁字母的“拉丁”当时很可能还不存在。

传教士编写的《西儒耳目资》是帮助其学习汉语的读物。共分三卷:一是《译引首谱》,主要音韵学和语言学的名理知识;二是《列音韵谱》,以音查字,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汉字;三是《列编正谱》,是以字查音,按汉字部首排列。拉丁字母发展定型是非常晚近,现今我们看到的西方字母并非自古以来。如四库全书版的《远西奇器图说》中的字母顺序跟今天不一样。古今对比,拉丁字母的字形并非一以贯之,而是明显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尚未成熟。从a”、“v”、“f”、“h”的字形演变看,《西字奇迹》(1605)和《西儒耳目资》(1626)中的明显比《奇器图说》(1627)要更接近于当代,《奇器图说》中的字形明显更为原始。据此判断,《西字奇迹》《西儒耳目资》的年代要晚于《奇器图说》。《奇器图说》有5个元音字母和15个辅音字母,《西儒耳目资》有5个元音字母和20个辅音字母(另有4bdrz)。《西字奇迹》显得纷乱,有?ü;有个像“马”字草书的字母,又像“δ”(图5“悟”字);有rR,但发音不同,r[r]R[q];又有yY同在。因此,拉丁字母的数量并不一致、不统一,呈变动状态。所以可以推断,发生音变的绝对是拉丁字母,而非汉语,汉语是成熟语言,其稳定性不容轻率地置疑。事实上,《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自身、之间都存在一些纷乱和矛盾。当然,不否认汉语也会发生变化,但汉语有《七音韵》《广韵》《韵镜》等大量字音可以核对,且《西儒耳目资》中选择的标准汉字并非《广韵》中的标准汉字,不会产生对近代汉语发音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导致大面积调整而无法还原古音。

如果这套拉丁字母是传教士来华之后根据中国某些字号改造的,那一切(字形、字序、字量、字音、字意)都是在中国建构而成的,自不必说。如果拉丁字母是来华传教士已有的而带到中国,那么它们发音系统就被汉语重构了!

日语、越南语、韩语、八思文、藏文、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都是采用汉字汉语注音的。本文论证表明,拉丁字母/西号也是如此。

拉丁字母很不稳定,还很幼稚,还未定型,从字形、字序、字量、字音看,拉丁字母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乃至纷乱矛盾,事实上,西方字母一直在变,直到1888年“国际音标”方案出炉,还在变(这也是表音文字不具备传承性的深层学理和逻辑之一),因此,变动不居的拉丁字母根本不具备为汉字注音的能力和资格。

《西儒耳目资·音韵经纬总局》中大量两个汉字的反切法只能理解为给拉丁字母组合注音。从道理上讲,处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相隔万里的两个不同族群,西方人发音不太可能跟中国人总体一样。所以,明末来华传教士为了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必须先用汉语给拉丁字母标音,即先以汉语为标准化发音系统(标音系统)给拉丁字母的标音、校准,然后才能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这就必然导致用汉语建构/重构拉丁字母发音系统,必然导致拉丁字母系统的发音跟汉语总体一致,不会超出汉语发音的范围。如15/20个拉丁辅音字母发音不会超出宋代36个声母和洪武31个声母的范围。进而,塑造了西方人的语言音位发声不超出中国人的范围。可以说,中西方语音相同、相通。

拉丁字母/西字/西号是形,汉语是神;拉丁字母是形体,汉语是魂魄。按照语言学的形、音、意理论来说,拉丁文其形是拉丁字母,其音是汉语,其意是汉文(部分)。明清汉语(方言)派生拉丁语,现代国际音标是在拉丁字母为形符、明清汉语为标音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即现代国际音标的内核或底层是明清汉语。

明末清初以汉语(方言)为标音系统为拉丁字母(西号)标音在先,以拉丁字母(西号)为汉字注音在后。此时韵母的分解已经很充分和明确了。“人之生也则有声,声出而七音具焉。所谓七音者,牙舌唇齿喉、及舌齿各半是也。智者察知之,分其清浊之伦,定为角徵宫商羽,以至于半商半徵,而天下之音尽在是矣。”(《洪武正韵序》)

由此可见,洪武年间,明朝人已对音韵进行生理学和物理学分析,从口腔发声部位(唇、齿、牙、舌、喉,半齿、半舌)的角度,研究如何协调部位动作,以发出语音,可以说,语音学理论已经相当成熟。另外,从这里可以看出,洪武年间就已经有七音阶:“角徵宫商羽,以至于半商半徵”,比古代多出“半商、半徵”即“si7)、fa4)”。所谓中乐五音阶、西乐七音阶,实乃大谬也!明朝洪武年间就已有七音阶了。

——(《石破天惊!17世纪之前拉丁字母根本不存在!铁证如山!》文行先生)

 

20世纪初有人在中国推销拉丁语及拉丁文,他们也确实有备而来,有底气,因为拉丁文本来就是基于汉语进行创立的。但是,拉丁文作为拼音文字,根本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汉字博大精深的内涵,所以,推广拉丁文实在包含有愚化中华、切断中华文明根脉的祸心。也正是拉丁文是基于对汉字的研究所创立,它的注音法对于汉字来说,也是有其效果的,所以汉字拼音对于推广汉语功不可没。并且,通过拉丁文,推动了近代欧洲各国语言文字的形成,通过拉丁字母的国际音标,把汉语发音规律推广到了全世界。所以,拉丁文不仅是中国化成罗马语系欧洲的结果,而且是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曲成运用。这也使16世纪以来,西方的“中华归主”的文化战略,最终将以主归中华而收场。这也是历史的规律,任何外来文化最终都会以融入中国文化而告终。从哲理上讲,这叫摄用归体。西方讲器用,中华重本体。

程碧波指出,南宋灭亡后,大宋遗民退到吕宋岛,之后继续后撤,分别于西班牙、佛罗里达建立国家,于爪哇建立顺塔国。西班牙又名大吕宋,又叫佛郎宋(复宋),即佛郎机。黄可垂在《吕宋纪略》记载:“干丝蚋者,化人番国名也,在海西北隅其国不知分封所自始,地多产金银财宝,与和兰、勃兰西、红毛相鼎峙,俗呼为宋仔,又曰实斑牛(即SPANA)。”这句话中说“宋仔”位置不是今天的吕宋,而是今天的西班牙位置。其所说的“宋仔”,正是跟汉儿人一样对宋人的称谓。

后大吕宋被盎撒人灭亡(所以英国至今占有西班牙的直布罗陀),但以吕宋为国号,后来西班牙又灭亡了佛罗里达的宋遗民部落和爪哇岛顺塔国,并占领了吕宋岛。当地人因分不清西班牙人与土著,于是把南海的吕宋国与欧洲的大吕宋(西班牙)混为一谈。所以西班牙语言有大量汉语词汇,拉丁文也是西班牙传教士积极参与下完成的,他们语言本来就与汉语有大量相通词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