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与两希文化的寰球传播及儒家的世界大同

分类: 历史文化 |
南昌与两希文化的寰球传播及儒家的世界大同
钟阳
《瓷韵东方·丝绸之路》演出现场
南昌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竖立的利玛窦铜像
西方近代的两希文化:希伯来文化(基督教)与希腊文化,早已传遍了全世界。不仅基督教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与此同时,全世界到处都象在念经一样颂扬着“希腊”、“希腊”、“希腊”,希腊文明的伟大与光荣几乎成为全世界各民族的迷思。究其实,西方伪造出近现代两希文化,在全球传播是有一主线的,这条主线在哪?答案是,这条主线分两支:
一支是:南昌—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南昌
另一支是:南昌—巴黎大学—莫斯科大学—北京大学—南昌
也就是说,这条主线从南昌发出,到巴黎大学后分为两支,一条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另一条是东方的社会主义,最后又来到中国,交汇于北京大学,然后南下,回返于南昌。
1582年(明万历十年)西班牙籍传教士利玛窦被耶稣会派往中国传教并收集中国科技文化资料,经过迢迢海路抵达澳门,并于1583年登陆广东。但在广东的12年,利玛窦传教屡屡受阻,唯肇庆、韶州两地各有一传教据点,教众亦不过百许人,后到南京传教又受阻。于是选择南昌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并传教三年(1595、6—1598、6),终于打开局面,南昌也因此成为明末清初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转折点之一,为以后利玛窦到南京、北京传教打下了坚实基础。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之所以把“西江”为号,就是因为对江西、对南昌的留恋和纪念。他先于进贤门外的谷市街(后改名为耶苏堂)以60金买一小屋为临时教堂,起名为“圣堂”,后来由于天主教的影响逐步扩大,教会又以百金买了一栋更大的房屋作为教堂。利玛窦给南昌留下了天主教和一个地名“耶苏堂”。《南昌市地名志》(92年版)“东起绳金塔街,西至象山南路,长240米,宽4.5米。1900年始建教堂,俗称耶苏堂,巷亦得名耶苏堂。1966年改称驱帝巷,1984年更名为耶苏堂巷。”直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天主教教会将教堂迁到城区之内,在松柏巷兴建罗马宫殿式教堂,也即西湖区系马桩街道罗家塘82号的圣母无染原罪堂。虽然教堂迁走了,但是耶苏堂一带依然是天主教教务活动的主要区域。从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年间,有近百位耶稣会士进入江西传播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初期,以江西为跳板,通向京城。教难时期,江西成为大多数传教士的避难所,并且在避难期间,江西地区的传教事业也得到拓展,连续开辟了南昌、建昌、赣州和抚州四大教区。乾隆皇帝禁教后,江西又成为耶稣会士秘密进入内地重新开教的重地。所以,从明末到清末江西在天主教于中国的传播都有重要地位。
1595年11月4日利玛窦访问白鹿洞书院。并与白鹿洞书院山长章潢及其门人过从甚密,共同探讨中国理学心学和中国经典。章潢(1527年—1608年),字本清,南昌人,明代心学家和易学家,南昌一带王门学者领军。于南昌东湖之滨建此洗堂以讲学,并主持豫章书院。万历十六年(1589年)被聘任为白鹿洞山长直到去世,立《为学次第》示学者,曾为利玛窦修改《天主实义》。《天主实义》亦名《天学实义》。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在南昌始撰, 二十四年完成,三十一年刊行。采用对话体裁,利用儒学语言和概念阐述天主教教义。分上下卷,共8篇。第一篇说明天地万物有一主宰;第二篇辨佛老空无之非与宋儒太极之论为虚理,均不能为万物之原;第三篇论人灵魂不灭;第四篇辨明天主不能与万物合为一体;第五篇驳斥佛教轮回六道戒杀生之说;第六篇解释意不可灭,并论死后必有天堂地狱之赏罚;第七篇论人性本善而述天主教人正学;第八篇总论西方俗尚,传教士所以不娶及天主降生西方之原因。此书深得中国士大夫赞许,冯应京、李之藻等都为之作序,并被收入李之藻所编《天学初函》,入清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此书版刻甚多,流行极广,遍布东亚、东南亚各国。另外,利玛窦在南昌还著有《交友论》、《西国记法》。
《天主实义》在天主教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借儒宣教,后来康熙皇帝看了这部著作以后,即解除了天主教不准在中国传播的禁令。应该指出的是,《天主实义》实质上开启了基督教神学和希腊哲学和近代西方哲学的源头,南昌也事实上成了近代两希文化真正的发祥地。在西方哲学本来即指儒学,而近代西方伪造的神学与希腊哲学一直是相伴相生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明末所伪造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力山大都是基督教徒的原因。且欧洲的共产主义又发源于基督神学。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的三年,也是他的传教策略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过程:利玛窦即总结过往失败的教训,采用“文化适应主义”,入乡随俗,广交朋友,尝试着“以耶合儒”、“学术传教”,实现了西方耶稣与东方儒家的首次合流。他与江西的官绅阶层进行了密切交往和友好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传教策略——“南昌传教模式”。南昌教区也成为明末清初全国天主教四大教区之一。利玛窦把基督教演绎成一种类似于并能兼容儒教的伦理体系,他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保持宽容的态度。他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传统的祭天、祭祖敬孔,认为只要不掺入祈求、崇拜等迷信成分,本质上并没有违反天主教教义。他还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并指“上帝”概念早已存在中国上古文献中,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没有分别。并通过传播西洋科技文艺,他将郑和舰队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重新拿出来,说是西洋绘制的,赢得中国士大夫的尊重。利玛窦本人更穿著中国士人服饰。此后数百年的西方传教士继承了利玛窦的传教风格,借助于中国文化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建立了宏大的基督教神学体系和希腊哲学体系及近代哲学与科学体系。
由于耶稣会中心在巴黎,巴黎当时是欧洲学术中心,所以耶稣会把中国文献资料源源不断地送往巴黎,在那里伪造出基督教神学和希腊哲学,其中很多是在中国伪造好后,送往巴黎的,然后由巴黎学者再进行加工整理,巴黎大学几百年来是中心,巴黎大学也是欧洲大学的鼻祖。
巴黎大学的前身是属于巴黎圣母院的索邦神学院,创立于9世纪末期,后来规模日益扩展,虽然神学依然是其核心教学内容,但教授的内容已经扩大到文学、法律以及医学等,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颁布“大学”称号。在巴黎大学成立后,欧洲其他各地的大学相继成立,巴黎大学被称为世界大学之母,其后著名的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比萨大学等。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可以说是巴黎大学的复制品。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去法国和其它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执,英王于是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教师与学生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继续从事教学与研究,这就是牛津大学的起源。
1209年,牛津一位学生练习射箭时误杀了镇上一名妇女,引发了一场骚乱,愤怒的牛津市民抓了两个无辜的老师严刑拷打,从而引发师生与市民冲突,部分师生们被市民追杀得四处逃窜。12名牛津师生流落到剑桥,被当地的伊利主教收容,之后,其它地方的一些学者也慕名而来,于是一所新的大学逐渐建立起来,就是剑桥大学。1225年,剑桥大学获得亨利三世国王的批准,1233年,获得格雷戈尔九世教皇批准。
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又是剑桥大学的复制品。1636年10月28日,美国东部大西洋岸边的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并拨款400万英镑。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学院最初定名为“剑桥学院”1639年,为了纪念学院的创办者和建校费用的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后更名为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把欧洲大学的火炬在北美引发燎原之热。耶鲁、斯坦福等大学的建立都与哈佛有重要因缘。清末和民国,美国教会在中国办过很多大学,对于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中美合作办学在全国又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
北京大学开始为清末京师大学堂,是学习西方大学举办的,而长期以来,哈佛大学和莫斯科大学都曾是北京大学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1969—1971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六千师生几乎整体南下南昌鲤鱼洲创办江西分校,也叫新北大和新清华,对于南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鲤鱼洲走出的汤一介、张岱年、钱逊,乃至中国人民大学的吴光,当时在南昌,后来到清华大学的彭林等学者,改革开放后成了中国儒学复兴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另一著名儒学复兴者张立文则在江西余江中国人民大学五七干校。2021年4月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成立。2004年,清华大学与江西合作创办了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所以,希腊文化,发源于南昌,经寰球传播和发展,最后又回归于南昌。今天,江西学界与海内外同道共同为推进东方文化复兴和世界大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