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大宇心学推进国家统一和世界大同

(2023-02-16 19:32:41)
分类: 儒学与哲学

以大宇心学推进国家统一和世界大同

 

推进世界大同,中国先要统一,而文化上的统一是基础,至关重要。孙中山1918年出版了《建国方略》一书,其中的《心理建设》可谓整部《建国方略》之统帅和灵魂,本质上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心理建设》,直承陆王心学思想。论是心理建设的理论基点,他“是以建国之基,当发端于心理”,呼吁“国民!国民!当急起直追,万众一心,先奠国基于方寸之地,为去旧更新之始,以成良心上之建设也”犹如陆九渊“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亦有如陈献章“君子一心足以开万世”孙中山认为新国家的存亡取决于能否破“心理之大敌”,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这明显受王阳明“剿心中贼”思想影响认为“物质之力量小,精神之力量大”强调思想、观念、信仰之重要所以,孙中山《建国方略》的精神可归结为两句话:“从心出发,振兴中华”。这不仅在一百多年前适用,就是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的。

《心理建设》中明确提出人类进化的规律是“互助”而不是“竞争”,视道德为人类发展的动力,强调这一进化规则有别于一般的动物,传承了心学的“人禽之辩”理念。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两岸中国人正应该携起手来,互帮与助,回溯中华文明的真精神,共同建设盛世中华。孙中山强调是否依循互助进化原则,关系着人类社会的“昌”与“亡”。这对于当今寰球战国时代无疑是一剂良药。

“知难行易”是《心理建设》的重一改传统的知易行难说,反映了孙中山主张国人在科学昌盛时代,追赶和学习西方技和文化以应对时代和社会的大变局同理,今天,探索建立跨越台海两岸的新心学思想又岂是易事,而时代则要求必需走出这一步。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是其三民主义思想集大成,成为国民党新的政治纲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这个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产目标在于实现世界大同,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主张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仍然保留生产资料私有制。这已经和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纲领基本一致了。孙中山一方面以资本主义思想建国,其本人也信奉基督教,后来他又推崇社会主义。正如学者张文蔚所说:“孙氏学说是有目的的对儒教文化、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这三个传统的结合。孙氏相信一个独特和自豪的中国,只要以儒教文明为基础,就会在文化上复兴。”而此后中国百年历史进程,基本上是符合孙中山的设想的。

中国的统一也可为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统一起到示范作用。虽然孙中山受西方进化论和唯物论思想影响,并不合传统心学的中道真精神,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发掘和继承其心学思想的合理成份。台湾很多人不反中但反共,今天,回溯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思想,汲取其中智慧十分必要。大宇心学直与孙中山思想相接通,可望达成实现两岸心通之目标,为政治一体化铺平道路,进而为推进世界大同作出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