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2021-10-04 15:02:37)
分类: 太阳广场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栖贤寺方丈祥浩法师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观音桥林荫小道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栖贤峡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跻贤书院站桩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栖贤峡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碧龙潭留影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三叠泉留影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于秀峰庐山瀑布源头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东林大佛

南昌职业大学老师庐山种牡丹和参学

10月1日上午十点,我带领南昌职业大学老师郗明、杨树仁、刘贵君、叶甜、贾永娟、张玉刚、张莉、李龙景、张玉刚父母、四童子:杨青悦、王若泽、王雅蓉、张贾讴到庐山栖贤寺,寺庙方丈祥浩法师是我的师父。江西是中原文化直承者,而栖贤寺是江西承接中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历史上诗词歌赋等文章流传下来无以计数,但三教思想才是精华,大家来到这里十分高兴。栖贤寺是白鹿洞书院、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江西农大、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前身)、大宇学院(南昌职业大学)三所学校的发源地,在江西文化史上具有突出地位。虽然白鹿洞书院从栖贤谷移到了贯道溪,但栖贤寺一直同时承担着书院的功能,白鹿洞书院也一直受到栖贤寺禅风的暗中影响。现在,栖贤寺中建有跻贤书院,即为白鹿洞书院的祖庭。中国六成以上书院在寺庙中,著名的岳麓书院、鹅湖书院都起源于寺庙办学。与此相似,欧洲早期的大学也发源于修道院。基督教本为道教一支,发展过程曾逐渐佛化。“教堂”从词源上讲,即伽蓝——寺庙的音译,因为古代,佛教一直流传到欧洲,耶稣也曾于印度学佛,基督教前身景教教士的服饰饮食与佛教徒相似,经文与佛教有很多相通处,景教于元明时期融入佛教。后来西方为适应世俗化进程,在吸收中国三教基础上,伪造了大量圣经内容,形成近代基督教。我们今天说大学,又有几人去四书的《大学》中寻找精神源头呢?如果说《大学》是原点、圆心,那么,现代大学则是圆周,圆周再大,永远必须围绕圆心。人们常说,欲做成一件事,首先要发心,那么,大学无疑是《大学》发心的产物。“发心”,也就是王阳明强调的立志,他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而圣则圣矣。”只是现代大学强调用而忘其体(本),使人类走向为外物所驭的邪路。从个人来说,为肉体所拘,不得证空,思维失其灵敏。今天的大学,早不知修证为何物,完全抛弃了古代中国书院“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生活。成为了讨生活的培训工具。总之,从历史的发展角度,近代世界历史进程是从大道之简逐渐下堕为世俗之繁。三教的心性学、《大学》、大道是大学之脐源,也是大学生命力所在,但后世之人我执日盛,忘记了道源,崇尚理性、逻辑、分裂智(后天智),失去了灵敏的直觉、先天智。西方科技发展后,自我膨胀,为建立西方文化中心论而伪造文艺复兴,并建立世界伪史,欲与世界文明源头的中国争夺话语权;损人利己,最终导致腐败、战争、瘟疫盛行,生态破坏,自然灾难迭起。今天很多人一听到佛道,惟恐避之不及,甚至谤佛谤道,何其愚哉?物极必返,随着东方文明复兴,人类终将去繁就简、返朴归真,走上追求大道修行之路,当今心学渐成显学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栖贤寺坐落在庐山南麓白鹿镇栖贤大峡谷,左依石人峰,东临栖贤谷。系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 。栖贤寺系南齐永明七年(489),由咨议参军张希奏请获准而肇建,初址位于江州西二十里,开山祖师名号现已不可考,隋末废,初名宝庵寺。以其地处石人峰下,五老峰、汉阳峰峙其左右。玉渊潭在寺东数百步,三峡涧中诸水合流,奔注潭中。惊波喷空,泻下三峡。潭上有白石如羊,横亘中流,故名玉渊。三峡涧中更有金井之奇,深不可测。洎唐宝历初,给事中李渤以庐宫是栖隐读书之所,遂舍旧宅,以建精蓝,奏置旧废寺额,礼请马祖道一法嗣归宗智常禅师住持。智常禅师为纪念李渤曾在此读书,遂改名为栖贤寺。李渤乃移读书堂于现址,而成白鹿洞书院。

一至寺庙,正好碰到寺里需要挂灯笼。我和张玉刚、杨树仁、李龙景、张莉五人协作,把十个灯笼安装、悬挂好,十分吉祥。中午大家来到寺门口种下200粒牡丹花种,以纪念李渤等洛阳七贤,并喻示接续大唐文化,振兴国学。李龙景与张玉刚分别操起铁铲锄头挖土,其他人或点花种,或撒复兴肥,四个童子也忙得不亦乐乎,很是开心。用了一个多小时,才种完。

下午大家到观音桥景区游玩,从栖贤谷南边小道下去,先到橹断泉,很多人开着车,拿来桶到这里汲水。观音桥是庐山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石拱桥。它始建于九百九拾多年前的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因石拱桥架在三峡涧上就叫三峡桥。后来到了清代末年,当地的老百姓在三峡桥桥南头修建起供奉观音的观音庙,从此后当地的人习惯叫三峡桥为观音桥。观音桥景区是庐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景区是由南大门、服务区、水碓房、十二生肖园、天下第六泉、三峡涧、观音桥、观音庙(航慈寺)、夫妻树、棺材石、浴仙池、望仙台、送子潭、卧瀑、柞盆潭、天生观音崖画、玉渊潭、栖贤寺诸景组成。

栖贤谷中奇石叠搁,李四光认为是第四纪冰川的遗留产物,这种石头在庐山各大峡谷中都有好多。正好前天下了雨,悬涯上飞流下瀑布。大家参观了慈航寺、观音桥,蒋介石行宫。观音桥原名栖贤桥、三峡桥,因桥南后来建了慈航寺,寺里供奉的就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而更名,为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庐山纪游》中誉为匡庐二绝之一,198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慈航寺东边是蒋介石行宫,当年蒋介石于江西围剿红军时,于庐山建立庐山军官训练团,观音桥与秀峰两处行宫和岵岭美庐别墅是蒋介石在庐山的主要居所。行宫边上有1934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种的两株夫妻树,高大挺拔苍翠。观音桥东北不远,有“招隐泉,”茶圣陆羽评定此泉为天下第六泉,因此六泉亭也叫陆羽亭。招隐泉东边是水碓房,水冲着水车,水车带动水碓,可舂米的。水碓房东边有十二生肖石像,游客们纷纷与自已属相的生肖石合影。大家从栖贤谷的北边小道返回栖贤寺,我看到了以前来栖贤寺时旁晚从那回来时看不清的长长的峡谷景色。录像中,阳光呈现五彩,与瀑布形成一道美丽的图画。小道两边花繁叶茂,鸟鸣蝶戏,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大家在冯玉祥写的墨子篇石刻前赏影,童子们在溪边中戏水、捉蟹,一女客在台上弹起古筝。

2日上午大家到白鹿洞书院参学,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唐宝历元年(825年),李渤为江州刺史时,在将读书堂从栖贤谷移建于此,并扩建楼台,引流植花,因当年李渤隐读时常骑白鹿出游,故名白鹿洞书院,以为学子文人读书雅聚之所。南唐开元四年(940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政府支持下于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库、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军攻占江州,庐山国学的历史结束。宋初,扩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正知南康军,修建白鹿洞书院,并于此讲学,其院规成为天下所有书院通行的院规。因其曾为宋宁宗之师,其学问集宋代理学之大成,朱子去世后,从南宋到清代一直把朱子理学当作正统官学。明代王阳明也曾于此讲学,弘扬心学。因当时是明朝廷下召让王阳明弟子为洞主而恢复,王阳明心学从此大行天下。大家在书院阅读了院规、碑刻,瞻仰了明伦堂,周敦颐、朱喜为、王阳明塑像。在贯道溪边久久停驻,沐浴在秋风之中,童子们在溪中戏水游玩。

近代,康德的理性,西方伪造的柏拉图哲学的理念,都是源于朱子的理学,并且是一种下坠的物化版哲学思想。所以,白鹿洞书院也是西方大学思想的源泉。而对于今天言必称希腊的学人,何其可笑。

网友打假柏拉图而指出,400万字的中文版的《柏拉图全集》其实全部是近百年来西洋人编撰的无原著,无来历,不可信的伪书。中文译本并不是来自古希腊文本一一因为根本没有这东西——希腊语是十九世纪伪造的,也不是来自拉丁文本一一拉丁文一种是不可考的宗教文字,而是来自英文。2400年前的四百万字的《柏拉图全集》是如何完整地保存下来的?难道是写在莎草纸上、羊皮卷上保存下来的吗?或是刻在泥板、石板上?抑或是象中国古人写在竹简上?有实物吗?2400年前《柏拉图全集》那可是大工程!排得上世界第几大奇迹?请问希腊什么时候才有的纸张?不可能比中国还早吧?难道是用中国传过去的丝绸写的“帛书”。要知道公元四五百年前老子、孔子笨到还用沉重的竹简写字呢!并且惜墨如金!仅仅400多年前编写的英文莎士比亚著作,如没有专业的古文字专家翻译,就连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英国人都不会读。而埋藏在地下过了2400年的,用拉丁文编写的哲学著作,居然如白话文般明白畅晓易懂?读起来毫无困难?如何解释?

西方为弥补以抢劫发家致富的没有文明史的短板,十三、十四世纪由共济会(放贷宫庭犹太人)发起和资助轰轰烈烈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拉开序幕。其中造假复活古希腊哲学,就是为包装西方文明史最重要的一环!大规模文化系统工程造假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屠龙战略”,与世界文明的发源地——远在东方的中国争夺文化话语权!另外,黄忠平考证,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写的《职外方略》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都是基督徒苏格拉底是教育部长,柏拉图是宰相,古希腊主要是近百年的事。

我曾读过龚鹏程教授的《当代史学已出现合法性危机》,认为龚鹏程身为北大教授,却能站在平民化的立场与几百年来西方构建的伪史作斗争,不愧一代大儒。历史文化在转折关头,正是这些勇士们的努力,涤残去垢,开拓出一片灿烂的文化新天和大境界。大学中只为学位职称的碌碌者,哪能理解龚鹏程这样的大儒的博大情怀呢!龚鹏程很理性的,堪为人师也,可惜大学已没几个这样的人。江西自古以来是诞生儒家的圣地,希望在当代多出几个龚鹏程式的人物。当年孔子、朱子、陆子,正是以平民化视野,开拓出文化大境界,这是历史的规律与经验。此所谓诸子不出于王官者也!

如果说,栖贤寺跻贤书院(李渤读书堂)与宜春昌黎书院代表了大唐中原文化进入江西,那么,白鹿洞书院则更主要代表了朱熹学术阵地。李渤与在宜春时期的韩愈都崇佛,而朱子是师佛而谤佛的。这与大唐经学尚维持传统的五极缘起正义,而朱熹理学则把无极与太极混为一谈是一致的。完全堕入以无始无明为根本了,断绝了终极解脱之道。无始无明有微细的对立,此实为后世堕入唯物主义之先声。理学为西方吸收发展后,大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理学思想也是圣经的重要来源,如《创世纪》、《新约·约翰福音》"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与道家、理学有很多相通之处。

月溪法师认为韩愈弟子李翱制情复性论是受了大乘起信论“净明圆觉本心佛性能起无明烦恼”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宋代理学家,月溪认为真如缘起是把无始无明当佛性,其实,起信论是以少字摄多义,是一心开二门,复性论也是一心开二门,而非把无始无明当佛性。至于宋儒把无极与太极混为一谈是另外一回事了。天台宗认为“真如能受薰染”,其实是指不离真如本性的阿赖耶识能受薰染,故有“十界在具”之说,也是一心开二门。

李翱的复性书云:“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为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溺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也滓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滓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又云:“性与情不相无也,虽然,无性则情无所生矣,是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性,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冯友兰评曰:“此虽仍用韩愈原性中所用之性情二名词,然其意义中所含之佛学的分子,灼然可见,性当佛学中所说之本心,情当佛学中所说之无明烦恼,众生与佛,皆有净明圆觉之本心,不过众生之本心为无明烦恼所覆,故不能发露耳。如水因有沙而滓,然水之为水,固自苦也,然无明烦恼亦非净明圆觉之本心,立于对待之地位,盖无明烦恼,亦须依净明圆觉之本心而起也”。其实,应该从一心开二门角度理解,李翱思想并无问题。冯友兰众生之本心为无明烦恼所覆”,正是佛教指出的人有无始无明,但无始无明不离真如本性,虽有无明烦恼,而真如本性之明常在,不受影响,就象太阳光被云所遮,而阳光不失,此乃一心开二门也。当然,并不等于冯友兰认识到了这一点,其实,民国新理学正是宋代理学之回光返照。而宋儒在这里搞混了,才有把无极与太极混为一谈,并把无极当道家特有的东西而排斥,而不知易学乃至整个三教在缘起说都是一心开二门和五极缘起思想。所以,李翱所方的性,要从一心开二门角度理解,不能理解为无始无明——阿赖耶识。

李翱以为欲复性惟有“诚”,复性书云:“是故诚者,圣人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月溪认为是一念无明之静的方面,故寂然不动,但具有“见闻觉知”灵性,故能“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其实,诚作为儒家工夫,也是有层次的,乃是通过不断放松,先进入第八识,而第八识还是有微细执着,是世间禅境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放松,就可进入法尔如是的真如境界了,并非月溪所谓一念无明——第七识发作。所以,中庸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则明”经有“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既然是无为,无为是有层次的,而阿赖耶识是有微细的有为,而非无为极致,所以,月溪法师在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上存在重大错误

随后大家到碧龙潭(王家坡双瀑)游玩,碧龙潭号称庐山“第一潭”,位于小天池东北面。景区全长2000余米的山谷,有自然景点30多处,风景奇特,原始、幽静、群峰峥嵘,峭壁悬崖,云雾飘渺,水清甜爽,山绿诱人,石怪有形,双瀑似蛟龙出岫,潭中二龙戏珠。晚清著名学者陈三立在他七十有八高龄时慕名到此浏览后,曾发出了“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赞叹。拾级而上,逖听訇涛声,但见一“巨龙”穿山谷驾浪腾来,其势强不可挡,其声如惊雷鸣不绝于耳;其壮似万马奔腾踏起一路雾霭,尔后注入碧龙潭,疾流入潭处赫然可见陈老先生亲笔题写的“碧龙潭”三个大字。潭水汇成一股疾流从一巨石两侧滚落而去,形成了著名的碧龙潭双瀑。瀑水遇凸石即作团团水雾跌至潭中。霎时,犹如万粒珠玑起舞于涧谷潭面,山风吹来,又化为丝丝湿润,挟着山谷清新的野香,溢人肺腑,人的心胸顿觉豁然开朗,世间的荣辱恩怨云消烟散,真让人如痴如醉啊!碧龙潭的彩池,基本上是三色彩池,中心是墨绿色,中间是浅绿色,潭边是浅黄色。也有的彩池,深一块,浅一块,深浅相间,煞是可爱。原来碧龙潭因山高林密,阳光不易照到,故潭中山石上长满了绿苔,绿苔因密度不同,形成了潭水的深绿、浅绿之别。碧龙潭瀑布,原名叫王家坡双瀑,因地处王家坡,瀑布分两股而下。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龙潭的石头上刻着一个巨大的龙字。

11点大家返回栖贤寺用午餐。

下午到三叠泉游玩。三叠泉在全国有几处,最为出名者为位于庐山九叠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水量远高于秀峰瀑布。瀑水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势如奔马,声若洪钟,总落差155米。瀑布分三叠,各异其趣,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宋绍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宋代诗人白玉蟾《三叠泉》诗云:“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寒入山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万古”。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立于“观瀑亭”可又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我们一路向上走,路上有一个好宽的舞布,水量也大。到了山上,看到三叠泉是几道瀑流从高高的山涯上飞流而下,大家都在观景台上观景留影。晚饭后,杨树仁、郗明和他们的儿子杨青悦,叶甜的小孩王若泽、王雅芙返回南昌。

晚上,我与李龙景同室,他谈到他练功没有执着于那些规定,只是任气自然运行,我十分赞同。他还谈到为什么西藏佛教那些盛行,关键在于其活佛制下,选出最优秀的儿童从小培养成为高僧。信徒的虔诚也因之无以伦比。在天台山的僧人,还保持着古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风气。而大城市很多寺庙已商业化,修行上不去。这是汉地佛教衰落的重要原因。

3日早上,我、张玉刚等与一群童子在祥浩法师指导下学习站桩:双臂弯曲于胸前如抱球,两掌放松下垂,一脚独立,另一脚稍内勾,抬起。两脚可以交替练习。这是一种马王堆出土的站桩法,被混元功所采用,可以很好地调整五脏六腑功能,并可防治高血压等疾病。试了一下,果然效果不错。祥浩法师把一木杆竖起,用一手指托住,木杆稳稳地在空中。他讲解道,修行人频繁高,有灵活性,所以有很好的平衡性。有功夫的人,因频率高,墙壁对他也不成障碍。一出手,即可使人内伤。

上午,剩下人员到秀峰游玩,秀峰风景区,位于庐山南麓,因诗仙李白题诗《望庐山瀑布》而著称,包括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秀峰寺为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南唐中主李璟曾在此筑台读书,保大九年(公元951年),李璟敕令在旧读书处建寺庙,赐名“开先寺”,意思当是“开启继位先兆”,我想应该寄望寺庙开创先局,广济众生。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松江府,手书“秀峰寺”匾额赐予开先寺方丈超渊,开先寺遂更名为秀峰寺。秀峰的漱玉亭被苏东坡称为“匡庐二绝”之一。景区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多达144幅。我先到秀峰寺参观,寺不太,两头石象在大殿门口两侧,殿门正中是一神龟驮碑像,寺院清幽,一个老妇人在打扫落叶。接着大家来到李白塑像前凭悼,秀峰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名闻天下。然后上山,山很陡,大家扶着栏干一路向上,不时地看到瀑布,怪石,走了几里山路,好不容易来到李白观瀑布的地方,那瀑布与三叠泉一样,是从高山悬崖上飞流而下的细长瀑布,落于山下潭中,发出轰鸣之声,气势不凡。我们继续向上,来到观音岩,大家纷纷向观音顶礼。再向上不远,就到了索道下山口,另一边是南岩寺,这是秀峰寺的下院,因人手太少,法师到秀峰寺去了,偶然会来一下。黄岩寺也是唐朝智常法师所创立。过了寺庙,向上的一条路是去神仙洞,我去过两次,另一条路是到庐山瀑布源头,我也不知怎的,走到了这里。几个游客和童子在那戏水,我也在那留影。于是,我们坐索道下山。

中午,我与李龙景、张莉、刘桂君在车上吃了一些零食,权当午餐,到东林大佛外面看了看后返程。张玉刚一家人下午到东林大佛景区游玩。东林大佛: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市温泉镇的庐山山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的标志,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 。北依庐山主峰,群山环抱,山水相连,弥陀坛城,净宗道场,朝圣胜地,是一方集朝圣、修行、弘法、教育、慈善、安养为一体的净土。东林大佛苑以四十八米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为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净土文化区、新东林寺、比丘尼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海会堂、大德精舍区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呈现出中国古代圣山建筑群的经典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将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依序展开,建筑空间开合有致,起伏跌宕。佛像坐落在半空之中,登山阶梯时平时起,间有虹桥飞跨,平台远眺,形成一个视野开合,高度起伏,张弛有序的礼佛拜佛空间序列,使阿弥陀佛的神秘、慈悲、庄严渐次展现在信众面前。东林大佛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动用48千克黄金为大佛镀金。佛像身高48米,以表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总高81米,为至火焰宝盖顶点之距,以表九九八十一,意为修行成佛艰辛不易。2013年5月,世界上最高的阿弥陀佛铜像东林大佛建成。2013年8月,举行大佛开光大典。

傍晚,我又于网上购买200多粒牡丹花种邮寄到栖贤寺,让师父们栽种。

这次庐山行,大家不仅放松了身心,而且开阔了视野,体悟了庐山深厚的文化气息,更是在心灵中种下了智慧的种子,坚固了振兴国学的志愿。(2021、10、4,钟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