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

(2023-11-24 08:59:37)
分类: 偶拾参考
    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大学高中化、考研高考化,这是整个社会必须为之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是“升学模式”,所谓“升学模式”是高考制度带来的问题。高考制度导致我们整个的基础教育是围绕着考试招生来进行,我们刚才谈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所有都是以升学为导向,它不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我们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专科生和本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我们是“唯学历论”,所以说大家就转向去考研。
    随之我们出现了“考研高考化”,“考研高考化”跟地方本科院校的“升学导向”是有关系的,这里面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他们的生均经费比较低。本来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进行职业教育,就是应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但是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生均经费比较低,因此选择了快速的、能够节省办学成本,同时也能体现办学政绩的一个方向。
    围绕着考研来办学,就不会开启所有的大学课程,而是主要关注少数考研课程,围绕着考研的科目来进行教学。随之它就会节省办学经费(包括聘请师资、开设有关课程的经费等等),甚至有的实验也不开了,因为考研不考实验。所以从办学经费这个角度上来说,只是关注考研的课程,就跟我们的高中一样。本来高中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五维并举,除了我们的高考科目之外,其他的教学也应该关注。结果高中也只是关注高考的课程,非高考的课程被边缘化。一些本科院校也是一样,只关注考研课程教学,非考研课程教学就边缘化,这其中有它的一个办学成本考量。
所以说要加大对本科院系的投入,让高校能够开好所有的本科课程,给学生完整的本科教学。
    如果说我们没有完整的本科教学,会影响到考研的学生质量,即便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学生的整体质量是不高的。另外,如果学生考研不成功,他回来就业就特别难,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非常艰难的一个原因。
    另外,由于现在社会是“唯学历”导向,因此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历。如果一个本科生考上研究生,我们就认为他成功了,我们不会关注他接受本科教育的质量,而是去关注他的学位高低。因此,就把所有学生裹挟到考研这条路上来,随之就出现了“考研高考化”。
    什么叫“高考化”?所有学生都去考研,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去高考,我们的教学围绕着高考而来,非高考科目不学习,这叫“考研高考化”。如果出现这种导向,对整个的人才培养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首先,本科院校没有坚持办学定位,没有给学生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其次,学生会以提升学历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而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出现这种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学历的内卷、教育的焦虑。因此,我们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之后,一定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这些不科学的评价体系,真正回归到“育人”上面来。
    我们一直呼吁要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而今天我们还是“学历社会”,“学历社会”一定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出问题,会导致人才培养的浪费,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所以,当务之急是我们要回到“能力社会”,但是构建“能力社会”,要建立起与“能力社会”相匹配的人才评价体系。现在说在推进“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改革,但是“破五唯”又很艰难,而“破五唯”的本质是破除行政评价。之所以基础教育存在“唯分数”、“唯升学”,整个社会存在“唯学历”,核心是行政的评价体系作为主导。
    比如说地方政府评价一所高中办学,往往用升学率来评价高中办学,用升学率考生分数来评价老师的教育教学。虽然这几年已经非常明确地要求地方政府不能给老师下达升学率指标,不能以升学率来评价老师的教育教学,甚至明确严禁炒作高分,炒作状元,炒作高考升学率。但实际上,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地方政府在评价学校办学和老师教育教学的时候,还是坚持升学率指标,还是升学政绩导向。这个不改的话,会导致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去扭转。
    如果存在升学率指标,我们就会发现地方政府没有履行教育职责,因为你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办学,暗含着对不同学校、不同教育进行优劣评价。比如说用高中升学率来评价初中办学,不就是认为普高高于中职吗?这会导致中职在政府部门低人一等,随之就会让我们的社会、让学生和家长不愿意去读中职。
    如果以本科率来评价我们的普高办学,那不就是矮化和歧视高职吗?因此就不会办好高职吗?甚至用“985率”来评价高中办学,那不就是歧视一般的本科院校吗?在发达国家没有升学率这个概念,因为地方政府认为,每一所学校我都要办好,每一类教育都是学生值得的选择,它是以办好每一类教育,给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作为政府发展教育的一个方向。
    只要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把教育分为三六九等,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就不可能缓解,教育资源再怎么丰富,都不可能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为什么教育焦虑?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太少。请问什么叫优质教育资源?
    现在整个教育资源其实相对以前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如果你认为只有前5%的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不管怎么样发展教育资源,都不可能让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缓解。只有实行各级各类教育都能办出一流学校,只有把每一所学校办好,让每一类教育都能够办成学生愿意去选择的教育,才可能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328@365
后一篇:330@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