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凯专栏】"动物行为学之父":罗伦兹
标签:
洛伦兹动物行为学 |
分类: 【F-科学史话】 |
"动物行为学之父":洛伦兹
编辑:刘锡凯
奥地利学者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伦兹,FRS[1](Konrad Zacharias Lorenz,1903年11月7日-1989年2月27日)是一位著名奥地利动物学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也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生于维也纳。康拉德·洛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他是动物行为学界的怪杰。洛伦兹是一位对一切生物普具仁爱的科学家,他从来不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动物。他深信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身体构造的适应作用一样,乃是它求取生存的凭借,同样正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之果。根据这一信念,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调查研究学派。他经常和蛙、鸭、鹅、猴、狗等动物为伍,甚至还学会了几种动物的"语言”,使自己能以同等的身份去接近它们。
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有伊万·巴甫洛夫、康拉德·洛伦兹、卡尔·冯·弗利、尼可拉斯·庭伯根等。后三人因为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得到了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伊万·巴甫洛夫则在1904年因为对消化系统的研究而得到该奖。
受他的老师奥斯卡·海因洛斯的影响,建立了现代动物行为学。洛伦兹研究以灰雁和穴鸟(jackdaws)为主的动物本能行为,并重新发现了离巢鸟类的铭印作用,该现象最早在19世纪由道格拉斯·斯普拉丁(en:Douglas Spalding)所描述。
康拉德·洛伦兹在1949年以前一直称他的研究领域为“动物心理学”,即后来的本能理论。在德语地区,他被视为该理论的创始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28/9c855639ba86461ab5d8cec2722a9789_th.jpeg
生平
康拉德·洛伦兹是著名骨科外科医生阿道夫·洛伦茨(Adolf Lorenz)的第二个儿子,当时阿道夫·洛伦茨已经快接近50岁了,他的母亲艾玛则是43岁。他的哥哥跟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当时已经18岁。在20世纪初,他的父亲是世界著名的医生,不仅在维也纳行医,还定期前往美国,病患也包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洛伦兹在维也纳附近的阿尔滕贝格别墅长大。他从1909年进入小学就读,1915年毕业,1921年以优异的成绩于高中毕业。他也是思想家卡尔·波普尔的儿时玩伴。
在父亲的要求之下,洛伦兹在1922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展开医学前训练(premedical curriculum),但是1923年便又回到维也纳大学继续他的学习研究。他在192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洛伦兹于1928年到1935年担任维也纳大学的解剖学助理教授。1933年,他完成了动物学研究,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
1936年,洛伦兹在国际科学研讨会上,遇见了尼可拉斯·庭伯根。他们一起研究鹅,包含野生、驯养及混合种。洛伦茨从这些研究结果中发现“强烈的进食欲望会逐渐减弱交配及社交本能的多样性。”
劳伦兹开始怀疑“类似的退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在人类文明中。”
1938年,洛伦兹加入了纳粹党,并接受了在纳粹政权之下的大学主席职务。在他递交的加入纳粹党申请中,他写道:“我能够说我整个科学生涯都奉献给力民族社会主义者的观点。”
他在1940年成为柯尼斯堡大学的心理学教授。1941年,他被征召到德国防卫军,成为一位摩托车机械师,不久后又改做医师。他在1944年前往苏联战线,1944年到1948年间,劳伦兹成为苏联的战犯。
1950年,德国普朗克研究院创立了洛伦兹讲座。1958年,洛伦兹转到马克斯普朗克行为生理学学院。1969年,他成为第一位奇诺戴尔度卡世界奖(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的得主。1973年他和卡尔·冯·弗利、尼可拉斯·庭伯根共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在个体和社会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organization and elicitation of individual and social behaviour patterns)。《明镜》周刊称康拉德·劳伦兹是“动物灵魂的爱因斯坦”[2]。
1973年后,劳伦兹从马克斯普朗克学院退休。退休后仍然在奥地利继续他的研究和著作。劳伦兹于1989年2月27日,在他家乡阿登堡(Altenberg)逝世。劳伦兹是著名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的朋友和学生。
研究
劳伦兹与尼可拉斯·庭伯根,摄于1978年
劳伦兹对于动物行为学最重要的贡献,也许是他认为科学家可以借由解剖器官来得知动物行为模式的想法[4],这个概念是行为学研究的基础[3][5]。
洛伦兹与尼可拉斯·庭伯根一起提出钥匙刺激来解释动物本能行为的想法。他们尝试使用超常刺激实验,例如巨大的蛋或假的鸟喙来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超常刺激比起自然界的事物可以更加减弱动物固定的行为模式。因为受到威廉·麦独孤思想的影响,劳伦兹发展出动物行为动机“精神分析水利学”模式,倾向1960年代盛行的群体选择思想。他另一个对于,动物行为学的贡献是铭印研究。他的研究对于年轻的动物行为学家与社会大众产生巨大的影响。
著作
洛伦兹最有名的著作是科普书籍《所罗门王的指环》和《攻击与人性》。而他的书籍和研究论文一开始皆是以德文发表。经由庭伯根1951年的著作《本能研究》(The Study of Instinct)以及被翻译成英文的论文《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研究》第一、二部,洛伦兹的研究在英文科学界广泛流传。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迷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劳埃德(C.Lioyd MOrgun)研究鸡的本能、学习、模拟行为。现代行为学中许多术语,如Behaviour(行为)、Animod Behaviour(动物行为),都首次出现在他的论著中。
早在19世纪上半叶,G.居维叶和E.G.圣提莱尔便就动物学研究方法发生过争论:前者强调实验室研究,后者主张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观察。在他们的影响下,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传统。代表前一传统的多是生理学家和生理心理学家。如
И。П。巴甫洛夫、美国E.L.桑代克和B.F.斯金纳等。他们在实验室里对狗、猫、大鼠等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便是他们的著名贡献。另一个传统的代表主要是具有博物学倾向的动物学家,如奥籍德国人
K.von弗里施、奥地利人K.Z.洛伦茨和荷籍英国人N.廷伯根等。他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行为的动因,探讨行为的适应功能,并力求推导行为的进化途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