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数学绘本提高数学活动的教育价值
(2018-10-02 16:53:20)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
如何运用数学绘本提高数学活动的教育价值
绘本是由美轮美奂的图画和简洁生动的语言紧密结合而成的,与普通读物相比,它能让幼儿产生乐趣,启迪幼儿的情感、想象力、审美感的同时,还有助于解决幼儿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皮亚杰说过:“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数学经验,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绘本故事能有效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孩子喜欢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幼儿通过观察、阅读、讨论、探索、操作、比较和推理来理解数学的抽象的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最终获得具体的数学经验。而有的教师在运用故事类绘本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常常把重点放在了阅读绘本故事中;忽略了绘本故事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导致教学重点和目标产生偏差,造成儿童学习方面的问题。因为一些知识在成人看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幼儿来说都是认知上的难点,他们需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教师就应该围绕3-6岁幼儿数学感知发展轨迹与特点,开始思考如何从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研讨具体的的实施路径,探寻帮助幼儿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机会。
一、 深入挖掘绘本所蕴含的数学元素,找准数学核心经验
二、 围绕教学目标、科学设计绘本引发有效提问
在利用看图讲故事辅助教学时,幼儿看完一组图画后,老师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机会,想象和选择的空间。因此,在利用数学绘本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探索如何“围绕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科学的设计绘本所引发的有效提问” 。如在绘本《蜈蚣叔叔的袜子》教学活动中,围绕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以嘟嘟帮生病的的蜈蚣叔叔穿袜子为主线,以层层递进式启发性的对幼儿进行提问设计,让幼儿在表述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观察表达积极思考从而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如:你们今天见到的蜈蚣叔叔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观察图片初次发现ABAB的排序规律)这些袜子的颜色有什么秘密?(帮助幼儿继续感知AAB排序的规律)嘟嘟是怎样帮助它穿上袜子的,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用这种形式多样的,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解决了目标中设计的重难点问题,让幼儿自然而然的参与,主动思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 精心安排与绘本所相融的教学具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必不可少的的教师演示和幼儿操作的教学材料的配合,在我们进行的绘本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师的教具准备,突显出与绘本文本的美的相配的特点,要求真真切切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如在绘本数学《好饿的小蛇》活动中,老师通过绘本情节创设了一个活动场景。孩子必须根据小蛇的帽子来给小蛇相应形状的食物。不对就进入不了食物王国门。让幼儿通过模拟的情境,一一对应地找到相同形状的食物,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探究、验证,让孩子们在这样的场景中进行二维分类学习。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在边玩绘本边学数学,享受着成功与喜悦。用绘本故事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容易掌 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验,自然而然地就会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绘本数学研究,让我们清晰的看到:绘本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初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都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将抽象的数理知识蕴涵在其中,让孩子们轻松地获得知识。绘本在数学活动中运用,不仅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也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绘本,让数学活动更生动, 有趣。但同时也让我们感悟不足:首先当绘本故事情节较多内容很长时,如果教师不学会选择性的利用绘本故事中的有价值的,与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最吻合的故事内容去启发孩子,便会出现重点在理解讲述故事的内容,而忽略了故事中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经验知识;因此教师制作的PPT课件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的增减故事图画,加入与活动更贴近的声音、图画、图表等内容;更好地帮助幼儿将具体的实物情境迁移和应用到其他的、变化的情境中,从而对概念的表征方式之间进行转换,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儿童的数学联系,同时也有助于使儿童的数学思维更加流畅。其次绘本数学教学没有更恰当的与当前主题相结合,如能和当前主题中的数学相融相应就会更贴切;在当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下,我们教师只注意绘本对于幼儿的显性价值,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审美层次的熏陶。今后我们将更大力度钻研主题下的绘本数学,更注重对孩子心灵的构建。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执教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的教育理念应时刻更新,学前数学不是概念性数学、文本化数学、学科性数学、而是生活化数学、应用性数学、一体化数学。它并非孤零零地存在与课堂,而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日常环节、户外活动、语言故事、情景表演、建构游戏、美工活动……数学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去发现真实的、蕴含在各类活动中和生活环节及数学绘本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教育价值,从而启发幼儿在解决问题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