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2019-05-24 23:04:18)

   素质教育大讨论发言稿

-------什么是素质教育     王颖

各位教师大家好!

我今天和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和个性品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对数学规律的本质认识,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关键,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将会在今后学习中长期发挥作用。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是防止学生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数学思想方法相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它的呈现是隐蔽的,是学生难以独立地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直接获取的。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些思想方法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由“潜”变成“显”,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并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去,达到逐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的目的。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我把重点放在如何理顺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之间的关系上,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让他们学得简单,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素质教育要求人人成功,但学生智力发展的不一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不平衡,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差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都能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把重视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教育成为一种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一是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二是分居设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体‘参与”;三是启发指导学生会读、会想、会讨论、会练、会归纳总结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参与”。通过这种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给每位学生均等的机会,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强烈的成功欲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认知因素,也离不开情意因素。这两者通常被当作数学学习过程的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要做到这一点,需以学生的思想实际为情感教育起点,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因为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集中反映,它决定着认知的方向、进程和效率。

贯彻到教学中,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引导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树立新的教学观,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温馨舒畅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三是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及时检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情况,常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之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追求意向;四是巧设教学情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断长进。

总之,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善待学生的每一个疑问,帮助他们树立遇到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尽量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力都得以挖掘,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新型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