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测试与视觉自我认知能力

人可以从镜子中辨认出自己,简单地说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发达,远比其他动物更加聪明。从镜子中辨认出自己的能力,被科学家称为“视觉自我认知能力”,这需要对自己、自己的动作以及在镜子中所看到的画面进行三方整合,因而并不容易。科学实验表明,只有少数非常聪明的动物才会照镜子,而人类婴儿在18个月以上才获得这种能力。
为衡量动物是否具备视觉自我认知能力,动物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在1970年设计了一个“镜子测试”。研究人员先将动物麻醉,然后在动物通常看不到的地方用红漆做个标记,待动物醒来就在它面前放一面镜子,如果动物照镜子后做出了触摸、检查标记点的举动,则视为通过测试。
实验发现,多数动物都将镜子里的自己视为另一只动物做出了回应,如表现出敌意甚至攻击行为。然而,只有少数几种动物能意识到镜子里是自己,并完成了触摸动作。
哺乳动物除人类外,有7种通过了测试。其中3种是人类最近的亲戚: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红猩猩。对黑猩猩的测试最为充分,而且经过了众多学者的多次重复,因而最有代表性。实验中的黑猩猩照镜子后立即摸自己脑门上的红点,还用鼻子闻了闻指尖,确认不是血迹才算放了心。总体而言,黑猩猩的测试通过率为75%,年轻的成年黑猩猩基本都会照镜子,但幼年和老年黑猩猩很多不会。
3种齿鲸通过了测试,它们是虎鲸、伪虎鲸和宽吻海豚,它们确实是海洋里最聪明的动物。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三只雌性亚洲象进行了测试,有一只成功通过测试。https://pic1.zhimg.com/80/v2-06536ffbd4d568573784e623292a0463_1440w.jpg?source=1940ef5c
这些动物从视觉上认知自我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发现阶段,动物反复做着奇怪的动作,以确认镜子里的东西动作和自己是同步的。然后是探索阶段,当动物意识到镜子里是自己,就试着调整身体,想通过镜子看看自己平时看不到的部位。例如,宽吻海豚反复从不同角度照镜子,而大象则将舌头抵在镜子上,检查自己的嘴巴。
近些年来,镜子测试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有学者指出,该测试对非主要使用视觉的动物价值有限。如猫、狗以嗅觉、听觉为主,视觉相对不是那么重要,它们无疑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但识别的是自己的气味,而非自己的图像。相反,灵长动物比较依赖视力,认出镜子里的自己就比较容易。
没经过训练的动物都会下意识地觉得镜子里不是自己,然而接下来,有的动物将很快做出强烈反应,这将阻止动物冷静思考。在大猩猩、狒狒和多种猴子的世界里,长时间直视对方是攻击性的标志,这可能是它们未通过测试的原因。尤其是大猩猩,大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比红猩猩还要近一些,红猩猩都能通过测试,大猩猩理应更可以,然而测试结果却是四只大猩猩全部失败了,因为它们无法做到对着镜子长时间直视。有些动物没有做出触摸动作,可能是因为对标记不感兴趣。例如,长臂猿就没有打理自己毛的习性,虽然它很聪明,即使它能认出镜子里是自己,可能也不会触摸标记。
镜子测试证实了多数动物不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只会当成是同类,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给一些动物增强“数量上的安全感”。例如,火烈鸟只有当群体达到一定数量才会开始繁殖,人们就放几面镜子,从而诱发火烈鸟交配和筑巢。人们还发现,在马厩里以恰当角度放一面镜子,能减轻马的焦虑。
后一篇:焦富伦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