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今免疫学研究的一些理解
生命科学学院 试验班
张沛
2017141496055
医学免疫学老师在这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讲了两个话题我记忆很深。第一是她说,我希望你们都能好好学习免疫学,因为它非常有用。这一学期过完了就算你什么也记不得,我也要从免疫学的角度让你知道并记住你为什么要爱惜你的身体。我会用很多很多例子给你证明,你应该爱惜你的身体。当你在受到外来病原体攻击的时候,我要你知道你身体里的免疫细胞们是怎么工作的。第二点是她讲,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在上完这门课的时候领悟到,我们现在对于免疫学的了解是不全面的,免疫学其实是有很大的漏洞的,我希望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你们能慢慢地意识到这一点。等到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免疫学的漏洞。
倒数第二次课的时候老师讲了她所认为的免疫学的漏洞。其实那不过就是我第一节课课后跟她讨论的内容而已。也就是说,免疫学的漏洞显而易见。对于我们已知的人体的免疫系统,它只能对self和non-self进行识别,对自身耐受,对非己应答。它的漏洞,简单点来说就是已经识别为“自己”的物质就不再产生应答,却不能对于“自己”成分的数量(或者浓度)进行感知判断,只要认定了是“自己”,就不会攻击,也不管“自己”是多了还是少了(这里就先只考虑self和non-self之间的关系,不考虑missing
self或者altered
self)。
(个人观点介入)虽然免疫系统产生作用的过程应当属于生理过程,但我觉得其实免疫过程并非是完全遵守生理的。生理讲求内稳态,讲求物质进出和浓度调控的平衡,否则将变成病理。而免疫系统的作用分为负向的和正向的。负向也就是耐受,对于耐受的过程,免疫系统认为自己是遵守生理原则的、是不希望对细胞产生杀害的,因此它才选择不应答或者低应答(想了一下,癌症的识别问题应该不属于负向调节范畴),虽然实际上耐受不一定是维持了稳态;正向调控即免疫应答,当免疫系统一旦识别到non-self便开始被激活,整个系统就会通过各种“激进”的途径保证抵御杀伤non-self的成功,什么细胞因子什么ADCC什么CD8+T细胞的杀伤作用,它甚至有违背内稳态的潜能。比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我们不管它是针对non-self还是missing self还是altered self,也不管是它是不是识别出了问题而导致了免疫疾病,总之,它具有违背内稳态的潜能。我们的免疫学研究所欠缺的,不仅是对于免疫疾病发生原因的不清楚,也不仅是对于免疫应答信号通路的探索不够深入,还有的是我们并不能够理解常规生理调控与免疫应答之间的相背而行,因此就算免疫系统自身也存在促进免疫反应的调节和抑制免疫系统的调节(比如今年诺奖的CTLA-4),它与生理是不同的。它们各自对于人体调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一个关注的是自己和非己,一个关注的是自己各成分的正常状态。
但是两者的确有时对机体产生相反方向的调控。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呢?机体处于低渗性脱水的病理状态时代偿的调控过程中,会以“血容量优先”为原则,因为相对于修复机体正常血钠浓度和渗透压来说,血容量是更为重要的。而对于病原体入侵的危害和内稳态破坏的危害,究竟哪一个是更严重的呢?我怎么想也认为是内稳态破坏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大。所以为什么在进化过程中依然保留了如此强烈的免疫反应,并让它具备有效到破坏生理平衡的能力?
虽然其实免疫系统是极其谨慎极其精密地在调控,比如T细胞的全面活化需要TCR与抗原肽-MHC、CD分子与MHC识别的第一信号,CD28与B7等协同刺激分子的第二信号,以及细胞因子的第三信号。可是T细胞一旦被激活,用战争术语讲就是"杀敌人杀到死"(或者之后用自己的FasL握自己的Fas诱导凋亡。或者极少部分变成记忆细胞)。总之,在大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是有分寸的,但总有一些情况,让它的作为超过了生理能够接受的范围,进而引发了免疫疾病。那么,寻找自身对于这些免疫过程的抑制因子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将自身免疫系统中进行负向调控的因子找到、并将其作用放大,那么免疫系统对于内稳态的维持能力就会增强许多。
此外想谈论一点作为研究者的责任问题,话锋突转到前几天的基因编辑婴儿。我觉得悲哀是因为,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学生物的学生和学院派的老师都在大骂伦理,我不是觉得不行,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话谁都说得出来,可是如果不论了解基因编辑还是不了解基因编辑的人都只会讲伦理,并且用很差的语气暗示和煽动什么也不懂但很容易相信“专家学者”的话的大众,我们所有人将会倒在一边,并且停止思考。停止思考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于是我们必须要在思考层面上产生深度的差异性。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探讨,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某教授他是做错了的,至少在现阶段科学家的认知和可控范围以内,他是做错了的。不是说人体实验要禁止,而是他的思路想法太简单太迷了,一个新药的研发历程都比他改造基因得到两个活人的历程长。这个问题我不再评价。我其实主要的是想说,国家给了我们大学生如此多的机会和资源,我们不应该只把那些东西花费出去,却没有任何的产出,连说话和思维方式都不改变半点儿。
不论是免疫学还是其他生物学领域,生物学地图是广阔而值得热爱的,是值得我们负起责任去探寻各种奥秘的。我以前非常敬仰那些资历很老却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生物学热爱的老师(当然现在也是),我以为在老师那样的年纪和职称上还能保持初心、与别人交谈自己研究领域时抑制不住欣喜是非常不容易的,后来我意识到,老师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和心境,正是因为老师从一开始就一直由热爱和探索推动着,如果没有持续的热爱和欣喜,根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