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教学设计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教学设计
周至三中 贠倩
教学目标
1.
熟悉分压器电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器材,并连接电路。
理解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加深对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了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观察、实验、概括、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验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体会图像法是解题的重要方法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难点: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讲解知识,进行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伏安特性曲线。下面我们回想关于伏安特性曲线的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即伏安特性曲线反应的是什么物理含义?
解析:像图甲这样的元件我们成为线形元件,图乙这样的元件我们成为非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有很多。比如说二极管。二极管的非线性是由材料引起的。还有的非线性元件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比如说温度。
我们小灯泡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很热,那么小灯泡是线性,还是非线性呢?换句话说,小灯泡的电阻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从而确定小灯泡的伏安特性。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已经为实验做了一些准备,
实验目的: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
伏安特性曲线反应的是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用电流表测出流过小灯泡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多组(U,I)值,在I-U坐标系中描出各对应的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器材:
小灯泡一只,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50欧姆)一只,电池一组,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一、课题引入(观察实验现象、猜想)
请学生们思考两种测量电路的区别
![]() |
|||
二、方案设计
要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压从0开始起调
1.电流表应该外接还是内接?为什么?量程分别是多少?
解析:电流表应选择外接,因为小灯泡的电阻相对于电压表的电阻而言很小,所以电压表的分流可以忽略。小灯泡的规格是2.5V,0.4A。所以电流表选择0.6A量程,电压表选择3V量程。
2.滑动变阻器应该是串联限流还是并联分压?为什么?完成电路图.
解析:本实验要求小灯泡的电压能够从零开始调节,所以我们选择滑动变阻器并联分压
3.完成实验电路图
分压原理:当滑片位于a点是小灯泡被短路,所以电压为零当滑片向b点滑动时,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以部分并联,再和另一部分串联。当滑片位于b点时,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
4.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在在合上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应该置于何处?为什么?
解析:连接时三个回路:
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
滑动变阻器、小灯泡、
电流表;
注意:滑动变阻器分压时把整个电阻接入电路,即将a、b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五、问题讨论:
1.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原因是什么?
2.回顾上课前的实验,请同学们解释为什么小灯泡接入电路中,闭合电键后,电路中的电流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情况?
3.我们如何应用这种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或上图书馆等形式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资料。
4.两种测量电路的区别
![]() |
|||
三、实验探究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四、数据分析:
展示一组同学的数据和他们得到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启发学生通过曲线得出:
1、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2、图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电阻在变化;
3、通过伏安特性曲线求某电压下电阻的方法;
4、随着电压的增大,电阻增大;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应至于分压为零的地方
2.读数时眼睛要直视表盘示数
3.电压和电流的读数要估读
4.描点作图是要用平滑曲线相连
板书设计:
实验: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一: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含义?
反应导体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二:两种常见的伏安特性曲线
三:电流表应该外接还是内接?为什么
五:完成实验电路图
六: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应至于分压为零的地方
2.读数时眼睛要直视表盘示数
3.电压和电流的读数要估读
4.描点作图是要用平滑曲线相连
七:实验总结:
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是非线性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