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原则---牛俊娜
(2018-05-07 17:19:39)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原则
牛俊娜
如何应对生成性问题是个崭新的课题, 以下几个原则应多加考虑:
第一、预演原则
除了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还需要在课前“预演课堂”, 在大脑中重组课堂的各种因素, 预演整个教学流程, 构想课堂中可能要出现的情景和问题, 思考解决的策略与方法。预演课堂, 并不会消除课堂的不确定性, 但可以使教师在进入课堂时, 心态更平和、积极, 更从容地应对突发问题。
第二、目标原则
面对课堂中随即生成的问题, 要时刻与三维教学目标相比照, 该扬则扬, 该抑则抑, 作出适当的选择, 不能偏离了教学目标, 为生成而生成, 造成随意教学,“放大羊”等于放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功能。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课堂监控能力, 站在更高的高度把握课堂。
第三、相机而作原则
处于意想不到的课堂中,
需要教师不断培育教育智慧来相机而作。也许学生的某些知识掌握得并不像教师所想的那样好;
第四、平等对话原则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与对话。”师生、生生之间完全是平等的, 只有平等的对话, 师生、生生才能互相尊重、互相倾听接纳,“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 经验的共享, 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 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形式的交往”,“造作的交往”,“垄断的交往”,“独裁的交往”等异化的、虚假的交往”。
第五、学生主体原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基于此,教师的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如何“学”, 即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来展开。
第六、反思原则
教学是一种智力活动, 特别是面对鲜活的课堂, 教师应以研究者的态度和眼光审视, 应该想一想: 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运转课堂吗? 不断反思探究, 提高自己应对生成性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 培育自己的教育智慧, 使自己“敏锐感受、准确把握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学行为”。
课堂情景千变万化, 只有基于不断生成问题的课堂教学, 才能由师生共同完成意义建构。这需要教师, 以积极的心态, 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才能引领学生一起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也唯有如此, 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