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烧云》教学设计——杨利敏

(2019-05-20 17:29:25)

《火烧云》教学设计

文昌路小学   杨利敏

学情分析:

《火烧云》是已故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课文描写的是傍晚时候,火烧云上来时颜色变化之多,形状变化之快的美丽景色。文章用词之讲究,描写之细腻。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想体会透彻,教学时应以读代讲以达到,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天下奇观,南国风光……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奇与震撼。今天,让我们一起把视线投向天空,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种自然奇观空中美景《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勾划生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什么叫“火烧云”?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读后抽生回答。

3、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4、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课件展示)

5、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6、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重点介绍火烧云的什么?

三、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1)课文里讲的火烧云发生在什么时候?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相关语句。

2)抽生回答火烧云上来了,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你真会读书!(课件出示)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的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教师相机正音,“檀”念tán

4)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5)好!带着感情自己自由读读这段话。  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自由朗读 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板书:颜色、形状)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板书:快)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板书:多)

   3)都有哪些颜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_____一样的_____色。”这句话来描述一下?

   4)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在文中找出。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5)说的真好。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6)真会用词。读读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抽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7)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学生自由背)

   8)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2)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说的很好。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4)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5)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6)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

  7)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接读)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接读)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接读)消失了吗?——(板书:消失)(接读)(教师继续引读。)

  8)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正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9)请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写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一会儿我们展示自己谁愿先展示?(学生展示)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10)真不错!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4、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2、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作业

1、以“礼花”为内容。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2、当当小导游,介绍“火烧云”的奇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