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334】《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总结及本篇“金句”并补充介绍几个概念(下)。
(2022-03-29 13:37:59)
薰医草【2334】《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总结及本篇“金句”并补充介绍几个概念(下)。【5】关于“五腧穴”。这个概念在“薰医草”的第1516~1518期中详细介绍过。“五腧穴”指的是十二正经在手肘关节以下以及足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的穴位,这五个穴位分别叫做“井穴、荥穴、腧穴、经穴、合穴”。其中,最远处在最端点位置的穴位叫“井穴”,意指人体的“经气”是从这口“井”的穴位起始的。之后,顺序向上排列为荥穴、腧穴、经穴、合穴。意思是经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刚才所讲的本篇“金句”,指的就是这个“五腧穴”中的三个穴位的功能和作用,即“荥腧治外经,合治内腑”。这就是是:荥穴、腧穴治疗的是浅显的或者经脉上的疾病、而合穴治疗的则是六腑中的病变。【6】关于“下合穴”。下合穴指的是六腑的六条阳经在下肢的六个“合穴”。其中,足三阳经的三个“下合穴”和刚才说的“五腧穴”中的三和“合穴”指的是一个,也就是说,足三阳经的三个“下合穴”就是自己的三个“合穴”。手三阳经的三个“下合穴”则是通过足三阳经的某个穴位表现出来的。【7】关于“五积”。本篇讲五脏的时候,讲到过五个症状,即: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简单来说,这里的“积”就是“积聚”、“积结”的意思。具体指的是,因为某些原因在五脏或者周围“积聚”起来了一定的邪气而形成的病变。这是古医书《难经》里面的分类。即:(1)和心有关积聚起来的邪气所形成的“积病”,就叫“伏梁”。(2)和肺有关积聚起来的邪气形成的“积病”,就叫“息贲”。(3)和肝有关积聚起来的邪气所形成的“积病”,就叫“肥气”。(4)和脾有关积聚起来的邪气所形成的“积病”,就叫“痞气”。(5)和肾有关积聚起来的邪气所形成的“积病”,就叫“奔豚”。2022/3/29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